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导学案.doc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导学案

PAGE  PAGE 5 《第10课 信客》导学案 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 一 走近作者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等。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奖。《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了解背景 “信”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再后来发展为信物、信息。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到20世纪初还没有消失。作者的故乡余姚离上海很近,很多人到上海谋生,因此,信客在这一地区还很活跃。 相关链接 “信客”墓志铭 生为信客,行走四方,风尘苦旅,艰辛备尝, 送信传物,理财吊丧,任劳任怨,奔波城乡, 恪尽职守,终年繁忙,退而为师,桃李芬芳, 预习自测 二 乡里敬重,众口传扬,勒石立碑,永志不忘。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克扣(kē) 接济(jì) 稀罕(hǎn) 穷愁潦倒(liáo) 诘问(jié) 呵斥(hè)吊唁(yàn) 连声诺诺(nuò) 伎俩(zhī) 唏嘘(xū) 焦灼(zhuó) 长途跋涉(shè) 憎恨(zēng)昏厥(jué)捆扎(zā) 恕难从命(shù)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跋涉( ) 灰黯( ) 昏厥( ) 唏嘘( ) 晦气( ) 嫉妒( ) 伎俩( ) 吊唁( )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1)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珍视。( ) (2)为人处事的道理。( ) (3)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 (4)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4.指出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5.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 (2)小南货店门口挂出了一只绿色的邮箱,也办包裹邮寄,这些乡村又与城市接通了血脉。( )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 (4)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 6.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颠沛: (2)还听说从此信客已闲赋在家… …使他深受感动。 赋闲: (3)他死前,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吊唁: (4)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长途跋涉: 7.你认为文中的信客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单归纳出来。 答:                             课中探究 学始于疑 一 信客有怎样的品格和精神?如何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如何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 质疑探究 二 探究点1.作者在刻画这位自始自终讲求诚信的信客时,重点写了他的哪几件事? 答: 探究点2.从这位信客身上着手,请总结一下一名合格的信客应该是怎样的。 答: 探究点3.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每个故事又体现了信客怎样的为人? 答: 探究点4.如何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句话? 答: 探究点5.本文语言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请结合课文谈一谈。 答: 我的知识网络图 三 当堂检测 四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唏嘘( ) 噩耗( ) 焦灼( ) 伎俩( ) 吊唁( ) 文绉绉( )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序号) 多年信客生涯,( ),奔波与家乡与上海之间,( ) ,传递两地亲人信物。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