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静脉(最终版本)
一例产褥期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
护理查房;
目
录;
1、颅内静脉解剖特点有哪些?
2、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基础知识介绍;
A.上矢状窦B. Galen 静脉
C.眼静脉 D. 面静脉
E. 海绵 窦 F. 岩下窦
G. 颈静脉 H. 乙状窦
I. 岩上窦 J. 橫窦
K.直窦 L. 下矢状窦;脑部静脉:
有大脑上静脉、中静脉及下静脉,收集皮质及皮质下静脉血,大脑上静脉流入上矢状窦,大脑中静脉血流入上矢状窦和海绵窦,大脑下静脉流入横窦或海绵窦。
;脑部静脉:
;脑部深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深静脉:
;解剖生理特点:
;危险因素: 80%有明确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病理
;发病类型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体征。
(2)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也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头痛、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还可出现轻偏瘫、锥体束征及去皮质强直或去皮质状态,视盘水肿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
颅内压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常误诊为良性颅高压、视乳头炎。
(2) NS局灶损害
(3)感染或败血症的症状
炎性者可伴发败血症,久病或症状严重者又可继发脑膜-脑炎而出现精神错乱、谵妄或昏迷。
;临床表现和体征-海绵窦血栓形成
常由副鼻窦或鼻窦旁皮肤感染引起,“危险三角”。
眼球突出,眼眶内软组织、眼睑眼结膜水肿。
眼球各部分活动受限。
角膜反射消失。
眼球有时疼痛,少数可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神经很少受累。
两侧海绵窦因环窦相连,一侧血栓常在数日内扩大到对侧。
;
; 临床表现和体征-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临床表现和体征-乙状窦血栓形成
主要由乳突炎中耳炎并发,如血栓扩展到颈静脉,出现舌咽N、迷走N、副N变化。
; 临床表现和体征-直窦血栓形成
少见
引起大脑大V血流阻滞,出现意识不清,肢体强直、抽搐、多动。
脑内可能发生大量出血流入脑室,呈血性脑脊液,有时出现去大脑强直。
;治疗
1、病因治疗
感染性: 控制感染,处理原发灶
非感染性:治疗原发病,增加血容量,降低血粘度
2、对症治疗
颅内压高:脱水降颅压
高热: 物理降温
癫痫发作:抗痫
3、特殊治疗
抗凝
溶栓
;治疗
1、炎性血栓
积极处理感染灶,对炎性者特别是已有脑膜-脑炎症状者,应针对致病菌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对患者血及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抗生素,对病原菌不清楚者应联合应用抗生素。热退之后还应继续使用足够时间抗生素,一般抗生素应用时间不应少于1个月.
2、非炎性血栓
(1)外科治疗: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动脉溶栓治疗和静脉窦内支架置人术等治疗方法。
(2)内科治疗:主要原则是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但给药物的途径剂量、时间、联合用药及其对血流再通的作用及副作用等尚无统一认识。
;治疗
1、抗凝治疗
已普遍应用并公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无论有无出血性梗死都应进行抗凝治疗,因为抗凝的疗效远远大于其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有出血性梗死的颅内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效果满意,抗凝在出血性梗死病例中并没有增加颅内出血的危险性。
普通肝素(SH):
用量和给药途径原则上应根据血栓大小和范围有无并发颅内出血等综合考虑。
一般首剂静脉注射3000~5000U,之后2.5万~5万U/d持续静脉滴注1天,检测2次部分凝血激酶时间(PTT)和纤维蛋白原水平。PTT延长2倍但不超过120s,疗程7~10天,而后改为华法林(华法令)维持治疗6~12个月。
. 常见的并发症为颅内出血及全身出血。
;治疗
低分子肝素(LMWH):
能够抑制凝血过程中的中心环节Xa因子活性,对体内、外动、静脉血栓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很小,不需监测APTT,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推荐剂量为4100u2次/d皮下注射,根据神经功能恢复状态和血流再通情况决定用药疗程,一般用7~10天,而后改为华法林(华法令)维持治疗6~12个月。
;治疗
1、溶栓治疗
1) 静脉注射尿激酶75万u/日,或局部颈动脉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农产品抖音带货直播方案策划书.pdf VIP
- 初三化学实验仪器名称及图片用途.pdf
- FANUC数控系统0i-F Plus连接说明(功能篇).pdf VIP
- 激光在泌尿外科的应用.docx VIP
- 河北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pdf VIP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
-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测试(二).docx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docx VIP
-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四).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