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营养和相关疾病.pptVIP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营养和相关疾病

第五章 营养与相关疾病 ;其他;疾病 发病率 膳食相关因素 肥胖 30% Total kCal, esp fat 糖尿病 5% Obesity(多脂) (90%) 高血压 25% Obesity (67%) CHD, 中风 5% Obesity; Hcy 癌症 2% ˉPhytochemicals(植物化学品 ) 酒精中毒 5% Alcohol 骨质疏松症 10% Vitamin D, Ca ;什么是健康? 健康指没有疾病,人体各生理功能正常,有正常的应激能力、耐力、适应性、创造性和劳动能力并长寿。 WHO 日前发布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在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完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亚健康状态实际上已经在警告人们,如不加重视,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 营养与免疫: 人体的免疫力俗称抵抗力,是人体与疾病作斗争的自身防线,包括:皮肤与黏膜、血液中的白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脾等中的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消化作用及人体接触病原体后血清中产生的抗体或免疫细胞。 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内以上这些器官的结构及机能的发挥 ;1、营养不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最典型的是蛋白质-能量(PEM)营养不良,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显著抑制,对病原体的杀伤力下降,同时营养不良还导致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萎缩而丧失其机能。 2、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VA 在维护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T 细胞和B 细胞的分裂反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2)VB6:正常核酸和Pro 合成所必需的物质。缺乏可使T 和B 细胞明显下降和功能减退。 3)Vc: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摄入Vc 不足降低T 细胞的功能。 4)Zn:许多酶的组成分或激活剂,所以缺锌??响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酶活性及细胞的繁殖。锌摄入长期低下,极易感染疾病。 5)Cu:也是体内许多酶的组成分。铜缺乏动物易受致病微生物的感染,且死亡率明显升高。 6)Fe:缺铁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 ;; 5.其他 年龄,随增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加; 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逐渐增多, 肥胖者,冠脉粥样硬化比不肥胖者增加1倍以上; 体力活动少量,精神紧张者 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患者AS的发生率都高。;二、营养因素对AS的影响 1、脂肪和胆固醇: 1)脂肪: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肥胖患者,脂肪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0%-25%或更低,并且与脂肪酸碳链的长短和不饱和程度有关。 ;2)胆固醇:适当限制胆固醇的摄取。 胆固醇代谢受食物因素影响:如豆固醇、谷固醇、食物纤维、姜等可减少其吸收,牛奶可抑制其生物合成,大豆可增加其排泄,蘑菇可改变血浆和组织间胆固醇的平衡,肝脏通过合成、破坏、排泄来调节血清中游离胆固醇浓度。 ;2、碳水化合物与食物纤维: 1)碳水化合物: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在肝脏内转为甘油三酯,成为血脂的主要来源。所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冠心病的发病也会有一定的关系,但对血脂的影响与其种类有关,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蔗糖、果糖等可使血脂升高(尤其是双糖)。而食用淀粉时则总脂和胆固醇下降。 2)食物纤维:可吸附胆固醇使其不易透过肠黏膜被吸收,还能加速胆酸从粪便中排泄,减少血中胆固醇的升高,果胶等黏度高的植物纤维可延缓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但过多可影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3、蛋白质和维生素: 1)蛋白质:近年来大量报告指出,食用植物蛋白多的地区,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食用动物蛋白多的地区,用大豆蛋白完全代替动物蛋白可使胆固醇大大下降。 2)维生素:Vc、VB6、VB12 和泛酸对降血脂、血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大剂量VB5能使末梢血管扩张,防止血栓形成,并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