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邹玉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作人邹玉蓉.ppt

质数和合数;例题;有一个约数;例;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 哪些是合数. ;(1)质数只有(  )和它(   )两个约数。 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2)最小质数是(  ),最小合数是(  ) 最小奇数是(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 是(  )。 (3)1既不是(   ),也不是(   ). ;;有一个约数;创新拓展练习:; 从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现了自然数中存在着质数和合数之后,人们对于它们的研究就没有间断过。可是直到今日,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哥德巴赫猜想同学们听过吗? 既:是不是大于4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同年6月30日,欧拉在回信中认为这个猜想可能是真的,但他无法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貌似简单,要证明它却着实不易,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18、19世纪,所有的数论专家对这个猜想的证明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推进,直到20世纪才有所突破。   1966年,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之后,成功地证明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这是迄今为止,这一研究领域最佳的成果,距摘取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仅一步之遥,在世界数学界引起了轰动。“1+2”被誉为陈氏定理。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