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案例乘法分配律同课异构.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研活动案例乘法分配律同课异构

PAGE  PAGE 30 录 目 一、《乘法分配律》同课异构活动计划书 2 二、《乘法分配律》理论研究 3 三、《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5 四、《乘法分配律》前、后测统计与分析 14 五、《乘法分配律》教师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21 六、《乘法分配律》评课记录 24 七、执行总监感言 28 八、特别鸣谢 29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制作 发行范围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顾问/邵虹 总策划:朱蕾 执行总监:孙旻晗 承办: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中年级数学学科组 学科组成员:许幼芳、包蕾、吴丽明、孙旻晗、朱蕾、蒋赟、董琳、王央 感谢“徐卫国名师工作室” 上教院附小数学组 篇一:《乘法分配律》教学校本教研活动计划书 崇文实验学校 孙旻晗执笔 顾问/导师:邵虹 总策划:朱蕾 执行总监:孙旻晗 承办: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中年级数学学科组 学科组成员:许幼芳、包蕾、吴丽明、孙旻晗、朱蕾、蒋赟、董琳、王央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以系列课教学作为基本形式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在活动中提高教师们的参与、交流、思考、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行为能力。 2、增强学科组的教学研究分工与合作,强调个体作用和团队协同,构建学科教研文化。 3、通过活动,使教师更注重对教学知识点的解读及其学习的延续性考虑,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研的设计和简述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学到的第三个运算定律,可以用“三最”来概括:最重要,最难学,应用最广泛。因为它的结构将会对后续多方知识的学习打下铺垫,如:计算(算理理解,简便计算,代数式化简)、实际应用(行程问题、工程问???、价格问题、面积问题、分数应用题等)、公理的推导(梯形面积、长方形表面积、圆面积、环形面积公式推导等) 在很多老师的眼中,要上好这堂课——很难,难点一:学生对不完全归纳法的理解与应用;难点二:学生较难理解将两个算式相等作为表征呈现。 本次的教研活动将把关注点放在难点二,结合乘法分配律的后续作用,本次教研选择了从纯计算(去情景化)与解决问题(情境化)这两个角度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以期这样的学习能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视角一:先从大量的算式中归纳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再通过写算式突显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最后将其应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简便与模块计算中。旨在让学生从纯数学的角度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为后续的计算学习打好铺垫。 视角二:先从大量的情境入手,引出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用情境解释算式的生成与由来,再从算式回归到情境,以此深化乘法分配律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意义,旨在后续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打好铺垫。 我们试图通过这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思考以下问题:哪一个视角更有利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理解?课中不同的侧重点能否达成我们预期的效果——一个有利于后续的计算学习,一个有利于后续的解决问题学习?能否通过这样的尝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教学设计,即能有利于计算学习,又能有利于解决问题学习? 三、活动的设计与安排 (一)准备阶段 1、前测 前测:4月6日——4月9日 前测分析:4月12日前 2、试教 试教阶段:4月6日——4月14日 (二)实施阶段 时间:4月15日(周四)下午1:30开始 地点:崇文音乐厅 (讨论分组:第一组:一三年级;第二组:二四年级;第三组:五六年级) (三)总结阶段 资料分析成文、汇总整理。(4月31日前) (四)具体分工 □执教:崔玲英(上师附小)、许幼芳(崇文) □教材理论分析:崇文中年级数学学科组 □前测设计、分析:上师附小 □后测设计、分析:崇文中年级数学学科组 □主持:邵虹 □综述:徐卫国(崇文)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