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研究.doc

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研究

PAGE  PAGE 5 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张慧雨,孙 昱 (内蒙古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内 容 摘 要: 构建科学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转变教育机制、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从德育大系统的角度认识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正确处理德育活动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德育各因素的系统化等,是构建科学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关 键 词: 大学;中小学;德育体系;衔接;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9)12-0036-04 一、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构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德育系统分为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并非是完全孤立、各自为政的,它们每个个体可以存在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相对完善的组织和操作系统,但是这些要素之间却不能完全脱离开来,它们之间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联系,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各个不同学段间的相互衔接问题,将影响到我国德育整体效果的发挥,影响德育根本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基于对德育首要地位的正确认识,近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做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各个教育单位能将德育准确定位,在德育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和方法操作上有所创新,收稿日期: 2009—11—16 基金项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JJS08041;项目主持人:张慧雨) 作者简介: 张慧雨(1976— ),女,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级法政学院研究生;孙昱(1980—),男,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级法政学院研究生 课题组成员:张永强、赵谦、吴艳丽、庞瑞雨、赵艳艳、金钢,刘佳、包玉泉、郭斐、托娅、李靖、包文贤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纵向看,各个学段之间存在着结合不紧密、越位、缺位现象,德育目标模糊,缺乏层次性???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简单重复,不能突出教育的渐进性和系统性规律,严重脱离了德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客观实际,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着大、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正常发挥。 如何正确解决当前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衔接不到位问题,实现学校德育的合理衔接,构建科学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目前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 综观我国的德育实际,很容易发现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各阶段德育衔接性不强 而人们普遍适应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普遍适应,导致人们在进行德育改革时, 常常仅对德育体系做一些细枝末节的改革,而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结果是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正视这一问题,摆正德育的位置,是当前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德育与其他几育的关系失调或游离不定 由于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智轻德”倾向,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德育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入“冷宫”。从不同学段来看,小学阶段比较重视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意识和行为规律的养成教育,相对来说德育还占有一定地位。中学阶段,中学生求知欲较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有较为独立的思维特点,同时稳定性尚未发展完全,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意识和各种各样的思潮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他们进行道德理论的灌输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校园中刮着猛烈的中考和高考风”,因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并非包括在考察范围之内,所以被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奉“高考(中考)不考的东西一概与我无关”。这就在小学和中学之间就出现了德育的断层。大学阶段本来是巩固中学阶段的德育成果、强化德育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实际上却成了弥补中学德育缺失的替代阶段,强调的是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出现了德育过程中的倒置现象,而把德育理论、德育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工作推向了“社会”这一复杂、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混杂的环境中,德育对象错过了道德培养的系统、有序的教育环境,必然结果是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 (二)大中小学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定位不清晰,各个阶段目标间衔接性不强 《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中学德育大纲》规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