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doc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

纱线毛羽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毛羽的措施 福建省长汀县腾飞工业区鸿程纺织有限公司 肖记雄 纱线毛羽是指暴露在纱线主干外的那些纤维头端或尾端.须条在加捻过程中,部分纤维的头端或尾端没有被全部捻入纱线的主干部分而暴露在外,称为毛羽。从这一定义上看出,整体未卷入纱体而附着在纱体表面的“浮游纤维”不是纱线的构成部分,不应该视为纱线毛羽。本文不讨论这种附着在纱体表面的“浮游纤维”。 毛羽的成因分析 毛羽主要形成于细纱,增长于槽筒。在环锭细纱机上产生毛羽有三大主要原因:一是经牵伸后,从前罗拉钳口AOB[见下图一],送出的扁平纤维丛在加捻三角区A,CB,受加捻作用包卷成纱时,未受加捻力矩控制的大量纤维和少数纤维中段,不能卷入纱体而露在外面形成毛羽;二是通过始捻线A’O’B’(纤维丛与前罗拉脱离接触的线,离前罗拉钳口线有一距离,即如图2中的A’A)在C点基本成纱后(C点可称成纱点),纱线受导纱钩、隔纱板和钢丝圈的摩擦,使一些原包卷入纱体的纤维端或纤维中段被刮、擦、拉、扯露出纱体,或一些纱体表层纤维被擦断浮出纱体;三是高速运转时,因气圈段纱线的离心力与空气阻力较大,容易将纱线表层的纤维甩出纱体而形成毛羽。 A O B A’ O’ B’ A’(O’B’) A(O,B) 纱线毛羽的形态分类 纱线毛羽就其本质而有两类:一是纤维头端(一端或两端)伸出纱体的端无羽;二是两端在纱体内而中段成圈状浮在纱体外的圈毛羽。如图二 a b a:端毛羽 b:圈毛羽 国内外学者的资料表明,在环锭纺棉纱的毛羽中,端毛羽占90%以上。纺纱段(导纱钩以前)纱线毛羽的82%~87%是端毛羽.另外,端毛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沿纱线轴线方向分为前向毛羽.后向毛羽和双向毛羽。 减少纱线毛羽的措施 合理选择原料 在纤维的诸多机械特性中,扭转刚度和挠曲度是与纱线毛羽相关最为密切的机械特性。纤维的扭转刚度和挠曲度大,将纤维扭转和弯曲的难度大,纤维伸出纱体的可能性就大,成纱毛羽就多。用其他特性相同或相近而扭转刚度和挠曲刚度大的纤维纺纱,伸出纱体的纤维端数量多,且伸出的长度较长.对棉纤维,又因根部比梢端粗,刚度大,根端更易凸出纱体形成毛羽,棉纱的端毛羽多数是根端,有资料介绍,71%的伸出端是根端,且它们比梢端形成的毛羽约长17%;在较长的前向毛羽中根端比梢端多6%。 纤维线密度对成纱毛羽的影响较为复杂。纤维粗,虽然在纺同一线密度纱线时,因纱线截面内的纤维数减少而可能使成纱毛羽减少,但粗纤维刚度大,又对成纱毛羽起相反的作用,而纤维的抗扭转度和抗弯刚度均与纤维截面积的面积折合成正圆形时的半径4次方成正比;对棉纤维来就粗纤维一般较短,因而纱线单位长度内纤维数的减少并不与纤维密度的提高相对应再者,加捻时纤维在纱线内外层转移的过程中,粗、短纤维因所受的张力和向心压力较小,与周围纤维的摩擦接触较少,易被细长纤维推挤向纱线表层而成为毛羽。 纤维长度是影响成纱毛羽的另一重要因素。纤维平均长度长,不仅因纱线单位长度内纤维数减少而使毛羽数减少,而且因而更易受加捻扭矩和纤维间摩擦力的作用而使可能伸出的头端的长度减短。相同线密度精梳纱毛羽量明显低于普梳纱毛羽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2、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改善半制品结构和光洁度 须条中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好,短纤维含量少,干扰纤维运动的结粒杂质少,表面光洁度好的半制品是保证细纱毛羽减少的基础。 清梳工艺应尽量多排除短纤维,少损伤纤维,特别是精梳纱,适当增加精梳落棉率对成纱毛羽下降有明显效果。 并条工序采用纤维伸直工艺,即头并牵伸倍数小于并合数,后牵伸倍数大,二并用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这样可提高纤维平行度,减少纤维弯钩有利于改善粗纱结构降低成纱毛羽,另外并条吸、排风量不能过大,否则干扰牵伸区纤维运动。 粗纱工序适当提高粗纱捻度,合理选择喇叭口径和集棉器开口 大小及其几何形状,对成纱毛羽的减少也有很大影响。 3、合理选择细纱工艺及纺配件 适当提高细纱捻系数 纺制T/C(85/15)18.5纺纱时,不同细纱捻系数与毛羽的关系见下表: 细纱捻系数3043163243363423㎜毛羽数/根·(10m)-110298.095.088.068.0细纱捻系数由304增至342时,毛羽下降33.3%。但细纱捻系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最后产品对细纱品质的要求。涤棉纱采用较小的捻系数,对提高细纱机产量,改善涤棉纱的染色不匀性起较好的作用。但捻系数较低,纱条对纤维的密集作用减弱,使纱条在加工中更易产生毛羽。 (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