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ppt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48张PPT)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纲展示·体系构建;;基础梳理·题眼突破 核心考点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及其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及其方法论;发展的趋势、道路;发展的状态;题眼突破 1.发展≠运动、变化 (1)运动变化有三种情形:一是前进的、上升的;二是倒退的、落后的;三是循环往复的。 (1)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发展是比运动、变化更为深刻的范畴,代表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2.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我们要反对下列几种错误观点: ①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其间既有新旧事物并存的情形,也会出现旧事物暂时复辟的现象,不能???统地说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②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角度来说的,不是说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当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旧事物往往更强大。 ③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内容是事物的根本,看待事物的性质必须抓住它的内容。事实上,新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新,旧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旧。;3.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矛盾观点则从深层次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图示如下:;真题演练 命题角度1 发展的实质 1.(2013·福建)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该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哲学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满树叶子时,人们低头赶路,一片叶子时,人们会抬头仰望”告诫人们不要对任何事物熟视无睹,我们要学会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东西,否则到快要失去的时候会后悔莫及,①④符合。②③反映的是发展的观点不符合漫画寓意。 【答案】 B;命题角度2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2014·安徽)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 (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故排除①。真理具有客观性,故排除④。失败体现了发展的曲折性,接近于正确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故②正确。材料强调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失败是可以转化为成功的,故③正确。 【答案】 C;命题角度3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2014·浙江)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材料中的古语揭示了善与恶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②不符合题意。善积累到一定程度成名,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灭身,由此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③符合题意。善、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相应的质变,④说法错误。 【答案】 C;命题角度4 综合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4.(2013·江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