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脂质代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脂质代谢

第四章;定义:脂类是脂肪(fat)及类脂(lipoid)的总称,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能量及氧化供能。;脂质分类与命名及其功能 The Classification, Naming and Function of Fatty Acids;一. 脂肪;二. 类脂;(二) 胆固醇(cholesterol);胆固醇;(一)脂肪酸的分类 根据其碳链长度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脂酸 ;据其碳链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酸和不饱和脂酸 ;不饱和脂酸的双键位置不同分属于w-3、w-6、w-7和w-9簇;△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ω(或n)编码体系分类;常见脂肪酸的名称和编号系统;常见脂肪酸的名称和编号系统;四.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2. 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具二十碳的不饱和脂酸,以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 具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链;PG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和双键位置不同,分 9 型:;根据R1及R2两条侧链中双键数目的多少,PG又分为1、2、3类,在字母的右下角标示。;PGA;PGE2诱发炎症,促局部血管扩张。 PGE2、PGA2 使动脉平滑肌舒张而降血压。 PGE2、PGI2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平滑肌蠕动。 PGF2α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使子宫体收缩加强促分娩。;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为含氧的噁烷代替。;TX的生理功能 ;分子中有四个双键, 三个共轭双键。; LT的生理功能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条件 ① 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 ② 酶的催化作用 ;乳化 ;辅脂酶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分子量约10,000。辅脂酶在胰腺泡中以酶原形式合成,随胰液分泌入十二指肠。进入肠腔后,辅脂酶原被胰蛋白酶从其N端切下一个五肽而被激活。辅脂酶本身不具脂肪酶的活性,但它具有与脂肪及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它与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键进行的;它与脂肪通过疏水键进行结合。;脂肪与类脂的消化产物,包括甘油一酯、脂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以及中链脂酸(6C~10C)及短链脂酸(2C~4C)构成的的甘油三酯与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mixed micelles),被肠粘膜细胞吸收。;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 ;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三酯的消化与吸收 ;小肠:介于机体内外脂质间的选择性屏障 通过屏障脂质过多:体内脂质堆积,发生 疾病 通过屏障脂质过少:营养障碍 小肠脂质消化吸收能力的可塑性:脂质能介导小肠脂质消化吸收能力增加 保证在摄入增多时食物脂质的消化吸收 保障体内能量、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供应 增强机体对食物缺乏环境的适应能力;甘油三酯的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脂肪代谢概况 FFA:游离脂肪酸 CM:乳糜微粒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代谢概况; 定义 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脂解激素;脂肪动员过程:;(二)甘油的代谢;组 织: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 行, 其中肝、肌肉最活跃。;1. 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2.脂酰CoA经肉碱转运进入线粒体,是脂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 ;3.脂酰CoA氧化分解;脂酰CoA 脱氢酶;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7 轮循环产物:8分子乙酰CoA 7分子NADH+H+ 7分子FADH2;1.不饱和脂肪酸β-氧化;亚油酰CoA (⊿9顺,⊿12顺);八碳烯脂酰CoA (⊿2顺) ;长链脂酸(C20、C22);3.奇数碳原子脂肪酸氧化——丙酰CoA ;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丙酮(acetone)三者总称为酮体(ketone bodies)。;酮血症和酮症酸中毒:;1.酮体的生成;2.酮体的利用 ;2乙酰CoA ;3.酮体生成的生理与病理意义;酮血症和酮症酸中毒:;4. 酮体生成的调节 ;(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丙二酰CoA竞争性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酸β氧化减弱,酮体生产减少。;脂肪组织: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VLDL中的FA合成脂肪。;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 CM中的F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