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doc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

PAGE  PAGE 10 穿新鞋 走新路 ——部分数学课型或题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 作者:嵇德清 单位:铜山县伊庄镇吕梁学校 2006-12-23 论题穿新鞋(新课程) 走新路(新教学模式)关键词新鞋 新路 数学课型 教学模式 探索 尝试 内 容 摘 要在新课程中,不但要培养一个忠实的实验者,更要培养一个敢于怀疑、勇于试验、乐于实践、富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笔者坚持认为的在新课程下广大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该树立的教育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穿新鞋 走新路 ——几种数学课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之例谈 在新课程中,不但要培养一个忠实的实验者,更要培养一个敢于怀疑、勇于试验、乐于实践、富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笔者坚持认为的在新课程下广大数学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该树立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本人在教学中尝试着对一些数学课型进行大胆改革与试验,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看法。 一、“自学→反馈→练习→应用”的概念教学 以往的数学概念教学常采用“引入→讲述→背诵→应用”,这种流程通常情况下都把教师搞得疲惫不堪,最终还是出力不讨好——学生听时心潮涌动,尝实时情绪激动,一旦用知识解决问题却一点儿也不动(不会啊)。 新课程要求淡化概念。怎样理解“淡化”二字?笔者以为,淡化并不等于不对概念加以教学,而是要摒弃传统概念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树立让学生感受到概念的学习贵在理解,重在应用的理念。对此,本人在概念教学中尝试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自学→反馈→练习→应用。 比如,教学“同类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情景创设 吕梁学校在为残疾人捐款活动中募集了一大堆钱。其中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和5角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现学校指派由吴老师清点这笔钱数。吴老师看到这堆钱后发愁了,你能帮吴老师设计一个又快又准确的点钱方案吗?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的事物存在着同类现象。) 然后教师指出:众多的单项式中也存在着同类现象。 自学同类项这部分内容 反馈 ⒈通过你对同类项的理解,你认为两个单项式若是同类类项,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后,板书: ⒉接着质疑:如果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便意味着什么? (逆向思维。) 练习,加深认识 应用(略) 这么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凸现了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敏捷性、准确性、缜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省时又高效。 二、“少、精、准的例题,针对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法宝 现代教学论认为,“必须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去同化,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才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设计》 白山出版社)计算教学的精髓,不在于向学生灌输法则和套用法则计算。法则、练习、应用的关系是:法则指导练习,练习理解法则,在应用中批判地接受法则。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力争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练习、消化和掌握。故在选取例题方面要把握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忌繁、难、偏、旧,让学生做无用功,搞题海战术。 如,在学生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之后,进行练习巩固就可以如下设计例题: 计算:23+58+17 (自然数的加法,小学生都能完成。) 改成1:(-23)+(+58)+(-17)(扩展到有理数的加法。) 改成2:(-2.3)+(+5.8)+(-0.17) 最后再改成分数让学生计算。 设计目的,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已有的知识渐变到新知识的认识。遵循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符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认知理论。 三、“做”几何 几何知识既抽象又直观。说它抽象,是指那些只凭小聪明动脑筋思考的学生,如教学图形的变化,他们会感觉总是翻不过窍,认为几何知识好难学;说它直观,是指那些爱动手,通过动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能又快又准确找到答案的同学。 譬如,我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这部分知识之前,说:“学习这部分知识,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动,答案都在‘做’字中”。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做一做的寥寥无几。于是我就设计如下一个问题来推介我的主张: 如图,将左面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 让学生解答后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