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doc

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

PAGE  PAGE 16 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 教育部语用所 (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韩玉华 提 要 :香港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说话”部分的测试中,常因语法偏误失分。笔者以测试员的角度,运用中介语理论及偏误分析理论,对真实测试的语料进行抽样,从中提取典型明显的词汇、语法偏误,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出词汇、句式结构、衔接以及语用四种偏误类型,并尝试阐释各种偏误的成因,希望这些真实的例句分析能为香港地区的普通话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介语;偏误分析;普通话;粤语;普通话水平测试 引 言 香港人学习普通话面临着粤语、英语、甚至潮州话、客家话等多种语言的干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港式普通话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中介语,笔者称之为“普粤中介语”。中介语自身是一个动态、独立的??言系统,目的语是标准普通话,干扰源有粤语、英语等语言。它随着学习者学习的发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近,具有动态与发展的过渡特征。 自从1995年,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与香港多所大学在港合作开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参加测试的香港考生逾两万人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已成为检验香港人普通话水平的标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中,测试员听香港人说普通话,一般是听起来意思能明白,但是感觉很别扭、比较费力。除了语音方面的影响,主要就是词汇语法的问题。笔者从大量语料中随机抽取了30人的“说话”语料,对其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偏误进行了统计,归纳偏误类型并做了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希望以此能引起香港考生及普通话教师的注意,并对教学的侧重提供一些量化的参考数据,借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统计说明 9年来,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在香港地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积累了大量音档资料。受测对象涵盖了香港各个行业。其中,中小学教师在学习普通话的群体中是很有代表性的,因此笔者此次调查分析以中小学教师为主。笔者从最近一批中小学教师(总计逾二百人)的测试音档中按照等级分布均匀的原则随机抽取了30份资料作为分析对象,相信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香港教师乃至一般香港考生的语法问题。 一般认为,说话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掌握一种语言的程度。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项所占的分数也最多(语音面貌20分,词汇语法5分,自然流畅5分,共计30分)。此次测试普通话成绩平均分为76.3分,命题说话中词汇语法平均失分0.8分。笔者发现,总成绩与说话中语法项的得分并不存在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总分高的考生,其说话中语法项未必失分少;而总分低的考生,其说话中语法项未必失分多。 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与普通话教学 1969年Selinker 提出了“中介语”的概念。他于1972年发表的Interlanguage(《中介语》)一文标志着该理论的建立。中介语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既不同于目的语系统,也不同于母语系统,它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渐变的特征。它不断地向目的语系统靠近,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中介语理论关注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学习的过程,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系统性偏误。中介语理论区分了失误(mistakes)与偏误(errors),认为失误是在偶然的情况下产生的,母语使用者也避免不了的;而偏误则反映了学习者所掌握的中介语的特征——近似于目的语而又有所偏离。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和研究,考察学习者的习得规律与学习策略,为更准确、有效地进行教学提供资料。偏误分析扭转了70年代以前对比分析理论对待错误的观点。偏误分析理论认为,教师和研究者不应对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所犯的偏误持反对或回避的态度,而是应该谨慎、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所犯的偏误,一定是他们学习中的难点,更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 自从1984年鲁健骥先生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中介语理论开始引入了中国语言学界。与国外的情形相似,在短短二十年间,中介语理论在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鲁健骥、吕必松、盛炎、孙德坤、王建勤等诸多学者就汉语中介语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而中介语理论也已走入了方言、普通话的研究领域,我们相继看到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比如香港大学出版的《拟题语误与语言表达》、董洁茹的《豫北方言区的普通话中介语语音规律初探》以及梁莉莉的《“准”第二语言学习:从三个典型的粤语句式探讨香港大专生学习普通话的特点》等等。虽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可以肯定,中介语理论与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