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课一练1(湘教版必修1).doc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课一练1(湘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课一练1(湘教版必修1).doc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课一练 1.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④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答案:C 2.在人类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有(  ) ①黑垆土 ②黑钙土 ③水稻土 ④紫色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黑钙土是在温带草原条件下形成的典型土壤,紫色土是在红色的砂岩、页岩基础上形成的,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肥沃土壤。 答案:C 3.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就是土地 B.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C.土壤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互相独立,占有独立空间 D.土壤是由颗粒状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概念的理解。土地是陆地的表层,由岩石、成土母质及土壤共同组成。很显然,土壤只是土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两个概念存在较大差别。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四种物质组成,因此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土壤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故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密切,处在这几大圈层紧密接触地带,不占有独立空间。 答案:B 4.关于土壤与农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生长需用的水分和养分只能从土壤中获取 B.农作物的生长,对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而耗损,反而会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 C.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利用不当,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D.我国温带草原广阔,广泛分布着富含有机质的黑钙土,是我国发展种植业的宝贵资源 解析: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有一小部分来自大气(水汽、CO2、O2等),在合理经营管理下,农作物的生长才不会使土壤的肥力下降,否则土壤肥力将减退。我国温带草原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仅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 答案:C 5.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 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 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 解析:成土母质并非土壤,而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发育其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反之则较粗。 答案:C 6.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特殊作用是(  ) A.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生物的生长、繁殖制约着地理环境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地理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答案:B 7.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 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 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解析: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草类根系茂盛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有机质。 答案:C 8.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B.地理环境各要素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D.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系统的特征完全一致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特征上与总体特征保持一致,但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 答案:D 9.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上、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河流上、中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上、中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解析: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会在下游河道淤积,造成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下降,使下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泥沙淤积又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影响地表水系演化;容易使河流下游地区发生盐渍化。 答案:A 1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相符的是(  ) A.化学风化作用显著,物理风化作用微弱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作用微弱 C.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解析:西北地区的总体特征是干旱,该地区河流稀少,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明显。风化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微弱。土壤有机质含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