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GB-T125012-1997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doc

5GB-T125012-1997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5GB-T125012-1997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

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 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 idt IEC536-2:1992 GB-T12501.2-1997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ifh reqard to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shock Part2:Guidelines to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ic shock 自??1998-9-1??起执行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报告IEC536-2:1992《电工电子设备按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   等同采用将使我国的电气安全基础标准完全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有利于适应与国际安全技术接轨的需要。   IEC536-2出版时所引用的标准IEC364-4-48尚在制定中,目前已出版,本标准在采用IEC536-2时引用了已出版的IEC364-4-481:1993《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48章 按照外界影响的作用选择保护措施 第481节 按照外界影响选择电击防护措施》。   GB-T12501在采用IEC536(1976)时,将适用电压范围由440V改为660V。考虑到IEC536-2已???适用电压范围护展到交流1000V,并指出了存在着向更高范围扩展的可能性,因此在1.1条注2中,引用标准GB-T12501中的适用电压范围660V尽管与IEC536中的440V存在小的差异,但这一改动不会影响本标准与IEC536-2在内容上保持一致。   本标准应与GB-T12501结合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林、郭汀、董连续、李从军、梁成忠。   本标准1997年12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解释。   IEC前言   1) IEC有关技术问题上的正式决议或协议,由特别关心这些问题的所有国家委员会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对所述及的问题尽可能表达国际上的一致意见。   2) 这些决议或协议以建议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承认。   3) 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表示希望:所有国家委员会在国内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应采用IEC建议的内容作为他们的国家规定,IEC建议与国家规定之间,如有不一致处,应尽可能在国家规定中指出。   本技术报告由IEC第64技术委员会(建筑物由电气装置)制定。   本报告的言语本根据以下文件:      本报告投票的详情见上述投票报告。   本报告是第二类技术报告,它不被认为是国际标准。   本技术报告将在出版后三年内复审,以确定将它再延长三年、转为国际标准或撤销。   附录A仅供参考。   IEC引言   IEC536基于两个原则:   1) 区分不同的电击危险机理:   ――首先,有关人体触及带电部分并同时触及地电位,或者触及另一个不同电位的带电部分的危险(直接接触的危险)。   ——其次,有关人体触及电气设备的由于绝缘破损而变成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并同时触及地电位,或者触及另一个不同电位的可导电部分,如,另一个外露可导电部分或外部可导电部分的危险(间接接触的危险)。   两种危险机理无疑是以可触及的部分在正常或故障条件下都不应是危险*部分这一基本准则为前提的。   2) 每台电气设备都应具有符合安装情况的某些电压防护措施。   电击防护可由环境、设备本身、供电系统或它们的组合提供,见表1。   表1 在设备和装置中间接触防护措施的最通常的配合      间接接触防护依赖于下述互补措施:   ——能提供电击防护的基本防护,但必须考虑基本防护失效,以及   ——基本防护失效时提供电击防护的附加防护。   该附加防护可通过设备的适当结构(Ⅱ类)或在装置安装时采取措施(如0、1、Ⅲ类),或用两者的专门组合来获得。   本技术报告按间接接触防护将设备划分为四个类别,其最常用的防护措施的配合使用汇总如表1。   根据定义,电击可能对遭受电击者产生病理生理效应。   防护方法(基本防护加附加防护)可达到下述目的:   ——把流过人体的电流限制到无危险的水平(如0、Ⅱ、Ⅲ类);   ——把流过人体的电流的持续时间限制到不至于使人体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如Ⅰ类)的范围。   注:对没有外露可导电部分且至少具有基本绝缘的固定式设备的要求在考虑中。   1 概述   1. 1范围和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具体要求,适用于交流额定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