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字通信技术 第一章 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 第一章 概述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本课的参考文献;本课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 论;1.1、通信系统组成及分类; 现代通信系统传输的消息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符号、文字、话音、数据和图像等等,各种不同的消息分成两类: 模拟消息:状态连续变化的消息:如语音、图像 离散消息:消息的状态是有限的或离散的,如符号、文字、数据等。;?根据传输介质有无可分为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还可分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有线通信可分为载波通信、光纤通信等。 根据基带信号(一般指未调制过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模拟信号与模拟通信系统;原始的电信号通常具有很低的频率分量,由于多用户通信和信道特性的需要,模拟通信系统通常需要调制和解调技术。;(2)数字信号与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特点: 数字信号传输时,可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来控制信道噪声或干扰所造成的差错。 能实现保密通信 便于大规模集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数字通信系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 处理各种综合信息(ISDN、宽带、多媒体) 必须同步(码元同步、帧同步) 占用频带较宽 ;第一章 绪 论;1.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主要技术;1.3 通信信道及其特征; 信道是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实际信道都不是理想的。 首先,这些信道具有非理想的频率响应特性,另外还有噪声和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时搀杂进去的其他干扰。信道的频率特性及噪声和干扰将影响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 信道的定义 a、狭义信道 狭义信道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用以传输信号的传输媒质。分为两大类:;b;2.信道分类;双绞线;双绞线;光缆;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卫星通信;;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对流层散射信道;主要特征 衰落:信号电平是不断随时间变化的。 快衰落:即信号振幅和相位的快速随机变化。 慢衰落:取决气象条件 传播损耗:无线电波经散射传播能量的总损耗。 散射损耗 自由空间的能量散射损耗 信道的允许频带:多径传播造成的。 ;无线信道; 瑞利分布: 均匀分布: ; ____频率选择性衰落; 水声信道;1.4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传输速率(2/2);二、差错率;4 数字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有线通信的历史;1906年 De Forest发明电子三极管放大; 1915年 实现横跨美洲大陆的电话; 二次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推迟了越洋电话业务; 1953年 建立第一条横越大西洋电话电缆; 1897年 Strowger发明步进制自动交换; 1960年 Bell实验室发明数字交换; 1966年 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发表了关于通信用光纤的划时代的第一篇论文,1970年康宁公司拉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根低损耗光纤。 在过去50年中电话有极大发展,长途光缆代替铜缆; ;4 数字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无线通信的历史; ;在一次大战中 E. Armstrong发明超外差AM接收机; 1933年 E. Armstrong发明FM; 1929年 美国人Zworykin发明电视; 1933年 英国BBC广播电视开通; 近50年来通信的发展 1947年 Brattain, Bardeen, Shockley发明晶体管; ;1955年 Bell实验室皮尔斯(Pirece)提出卫星通信; 1962年 Telstar I卫星发射,转播欧、美之间电视广播; 1965年 发射商用通信卫星; 1958年 Townes, Schawlow发明激光; 1966年 英国学者高锟(K.C.Kao)与霍克汗姆(G.A.Hockham)发明了通信用光纤; 1958年 Kilby发明集成电路; ;70年代末 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式无线公众移动通信网; 目前2G→3G→4G;;通信系统理论 1924年 奈奎斯特(Nyquist)研究表明带宽为W的信道最多可以支持 每秒2W个符号的无码间干扰传输,现代数字通信的开端。 1928年 维纳(Wiener)提出滤波理论和预测理论,奠定了控制论; 1943年 诺斯(D. O. North)提出了匹配滤波器理论; 1947年 苏联学者卡捷尔尼可夫(Kotelnikov)发展了信号的几何表 示理论,并建立了信号的潜在抗干扰理论; 上世纪40年代,赖斯(O. Rice)关于随机噪声的数学研究; 1948年 Shannon建立信息论(通信的数学理论) 1950年 Hamming提出纠错编码; 之后在Shannon理论指导下,各种信道纠错编码,信源压缩编码,调 制方式,多用户通信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