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样过暑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人怎样过暑夏

古代人怎样过暑夏 在没有电的时代,祖先们有种种高招,度过暑热难耐的夏天。 怀抱竹夫人 “竹夫人”是古人在夏天时为了取其凉意抱着睡觉的物品,一般为圆柱形,用竹篾编成,中间镂空。 “竹夫人”常伴人于枕席之间,这个名字不但贴切,还有种暧昧不明的味道。 竹夫人 不独是竹夫人,没有电扇空调的古人还制造了不少奇特的东西让夏天更加清凉。 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笺》里就提到了这么几件:壬癸席、澄水帛和冰丝茵。 但是比起汉代不用机电自凉爽的清凉殿,以上诸般物件都是小巧思了。唐朝时期的空调房就更为进步了。 当然,看了宋朝人如何纳凉之后,你会觉得他们是最会过日子的。 《武林旧事》的《禁中纳凉》一节里讲皇宫中特别重视夏天的纳凉环境:种上长松修竹以达到浓荫蔽日的效果,又搞上假山飞瀑,飞瀑下方置上十亩大池,里头种满红白莲花,最绝的是在庭院里摆满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阇婆、薝葡等花,用风轮来吹,制造出清芬满殿的效果。 唐朝公主用来防暑降温的龙涎香也出现在了这里,不过宋朝更土豪,使用了“香珠百斛”。再加上“蔗浆金碗,珍果玉壶”,简直让人“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 所以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自己作为现代人有空调吹就很厉害吗? 巧思造冰箱 没有冰箱和空调,古人可怎么办呀? 坐享现代科技便利的人们,有时候犯起傻来,就会问出这样可笑的问题。 其实,要不是聪明的古人不断地积累经验,现代人怎么会一拍脑袋的发明个冰箱呢? 古人用冰的历史可早啦,聪明的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冬天把冰块凿来存放在冰库中,夏天再拿出来解暑。 每到夏天,周天子便会举办隆重的颁冰礼,按级别把藏冰赏赐给官员们解暑,以示天恩。这仪式后来历代多有效仿,比如唐代。 其实唐代藏冰不仅是官方的事情,民间已有夏天贩卖冰块的生意,只是规模有限,而到了宋代,卖冰在街头巷尾就很寻常了。 夏天的冰块除了拿来做冷饮、冰镇瓜果饮料,还拿来放在房间里降温。 古代冰箱的发明,一开始就兼具冰镇与降温之功效,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青铜冰鉴就堪称冰箱的祖宗:分内外两层,夹层中放上冰块,中间可用来冰酒,而打开盖子,渐渐融化的冰块则可以降下室温。 这种有冰箱和空调功能的两用容器,从青铜“进化”到陶制、木制,一直沿用至清代。 中式冰桶在19世纪已经成为普及的市民商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在北京发现了这种稀罕的设备,感到惊奇不已。 如果你能看到清代中式冰箱的照片,会发现,它和今天我们使用的冰箱,还真有些相像呢。 甘凉雪泡饮 既然我们聪明的古人很早就懂得藏冰和用冰,连冰箱都早早发明出来了,那冷饮就是夏季必备之物。 假设穿越到宋朝的街市上,您能喝到“绿豆、甘草冰雪凉水”(《东京梦华录》)、“雪泡豆儿水”(《梦粱录》),还有“雪泡缩脾饮”、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沈香水、荔枝膏水等各色“凉水”(《武林旧事》)。 所谓“雪泡”,就是饮料里加了冰雪水,夏饮需又凉又甜,这口味还真是从古到今都不变啊。 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众人消夏吃酥山 那么古人能不能吃到冰淇淋呢?这个不好断言。 但我们从文献、壁画上可以发现,唐代的高级宴会上出现的“酥山”,宋代的“乳糖真雪”,应该是奶油制成的冷冻甜品。 它们的味道或许和今天的冰淇淋不同,但是那入口即化的美妙感觉并无二致——“随玉箸而必进,非固非絺;触皓齿而便消,是津是润”(唐,王泠然《苏合山赋》),同样很爽! 馨香花果茶 当然,如果您畏凉,饮茶四季皆宜。 夏天泡一杯绿茶,是个好选择,不过《金瓶梅》里的人物才不喝这么寡淡的茶,书中那款最著名最奇葩的“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我们暂且不提,且看第十二回提到的一款“盐笋芝麻木樨泡茶”,这是农历七月,西门庆和一干损友跑到李桂姐处享受的茶饮,三味佐料入茶,“馨香可掬”。 当然这种饮茶方式在古代是备受文人雅士恶评的,“杂则失真”,是损害茶之本味的粗俗之举,但明朝的老百姓乃至富豪之家偏偏不理会高雅人士这一套,照喝不误。 时至今日,泡杯茶太过平常,倒不妨学学明朝人,抓点干鲜果品扔进茶杯,更激进的可以试试雪里蕻(即“春不老”)……那滋味,想想也是醉了呢。 轻纱薄露透 下面一个问题是,当古人住在他们的凉屋里,或者到街市上买冷饮的时候,穿的是什么呢? 在知乎还不存在的年代,有特别替古人担忧的网友就开帖讨论过“夏天那么热,古人穿衣讲究又那么多,那总是捂得严严实实的女人们还不得热死啊?” 有位网友感慨:“估计也就青楼女子和奸妃能内穿肚兜外罩薄纱凉快些,可怜啊!” “女性们还习惯于身着薄罗或薄纱的背子,任两肩、双臂隐现在轻浅的纱罗中。 这一风尚也是由来已久,唐代诗人王建在所作《宫词》中描写宫人服饰时,即有‘嫌罗不着爱轻容’之句。 可见那时宫廷女子的时尚便是炎夏时穿着抹胸,外罩能看到肌肤的薄纱长衫——别说是奸妃,忠妃贤后都穿得如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