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满足生活上的种种需求,每个人都要从事消费活动。既然要消费,就要
PAGE 154 主題三 現代公民與經濟生活
單元15 生產與投資 PAGE 155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產者往往會透過各種生產活動,提供各項消費品。而在生產的過程中,必須考量各種因素,評估可能的獲利情形,以進行投資與生產。
中間產品:是指生產過程中做為中間投入的產品。
一 生產者與生產行為
為滿足生活上的種種需求,每個人都要從事消費活動。既然要消費,就要有可以用來消費的物品;其中陽光、空氣、水、土地等消費品,來自於自然的供應,但更多的消費品則需要透過人們的製造生產。
人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直接用來滿足消費需
求,就屬於「消費財」;如果將此產品再用於生產過
程,就稱為「中間產品」。以牛奶為例,消費者直接喝掉就是消費財;如果用在西點麵包的生產過程中,就成為中間產品。這些透過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增加或創造產品的行為,就是「生產行為」;而生產行為的決策者,就是「生產者」。
圖15-1 生產行為
農人種植稻米,製造出有形的產品;老師教導學生,提供無
形的勞務,都屬於「生產行為」。
二 生產要素
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源就是生產要素。一般而言,生產要素有四類:
(一) 土地
一般指的是自然界所賦予的資源,包括土地表面、地表下的礦產及地表上的農林作物等自然資源。
(二) 勞動
一般指的是人力資源,包括提供智能的勞心者與提供體能的勞力者。
(三) 資本
一般指的是人造的生產資源,包括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購買的機器、設備、廠房。
(四) 企業才能
企業才能是生產者組織、運用其他生產要素,以從事生產的管理能力。生產者向外開拓新的市場,或引用新的生產方法,都可以看成是企業才能。
圖15-2 生產要素
生產者使用生產要素,透過生產過程製造產品,再提供給消費者,其中土
地、勞動、資本、企業才能都是重要的生產要素。
三 生產成本與利潤
生產者從事生產的最大目的,在於獲取利潤,也就是為了要賺錢。一般說來,利潤主要決定於「銷貨收入的多寡」,以及「生產成本的高低」等兩個???素。
生產者將產品銷售出去的收入,稱為銷貨收入;而銷貨收入涉及產品的單位價格及銷售量,因此要提高銷貨收入,可以從提高產品售價或刺激銷售量著手。如果生產者的銷貨收入愈多,獲利將愈大。但是銷貨收入必須扣除生產成本之後,才是真正的利潤。
舉例來說,一個麵包的成本是10元,銷售價格是15元,那麼十個麵包的銷貨收入就是150元,扣除成本100元,利潤是50元。如果賣出二十個麵包,銷貨收入為300元,利潤則增加為100元。生產者若能將每個麵包的成本降為8元,則賣出十個的利潤就會提高為70元。
利潤 = 銷貨收入 - 生產成本(見下表示例)
銷貨收入 = 產品價格 × 銷售量
產品價格銷售量銷貨收入生產成本利潤15元10個15×10=150元10×10=100元50元15元20個15×20=300元10×20=200元100元15元10個15×10=150元8×10=80元70元
生產者聘僱或購買各項生產要素所必須支付的代價稱為生產成本。例如:承租土地的「租金」,聘僱員工所支付的「薪資」,購買機器設備等都需要錢,這些錢通稱為「資金」。資金若是借來的,通常須支付利息;若是自有資金,仍要將其存在銀行可收取的利息計入成本。
生產者要生產多少產品,也會受到生產要素價格的影響。以家具製造商為例,在生產家具的過程中,需要花錢聘僱工人與購買木材,工人的工資與木材的價格,也無法由生產者片面決定,而是由各個要素市場決定。
由於生產者人數眾多,而同一生產要素的供給者也不少,所以生產要素的價格是由各個要素市場決定,生產者只能在各種生產要素價格已定的情形下,尋找最低成本的組合來從事生產。
生產者在進行生產時,為了賺取利潤,必須考量生產過程中所需負擔的生產成本,以及技術與資金是否足夠。生產者如果不能提高產品售價或刺激銷售量,以增加銷貨收入,就必須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
圖15-3 自己擁有的廠房
也要估算成本
有些生產要素是生產者自己擁有的,有些則要向外僱用或購買。向外僱用或購買固然要付出代價,即使生產者自己擁有的生產要素也要估算出成本。例如:生產者利用自己的土地蓋一間工廠,這塊土地如果租給他人使用,可以收到五萬元租金,當生產者自己使用時,就喪失了該項收入,這種因為自己使用而喪失的收入,都應計入生產成本之中。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商品的價格上漲時,生產者通常會增加生產;反之,當商品價格下跌時,生產者會因為成本的考量而減少生產,或轉而生產其他利潤較高的產品。這種因商品價格的變動,而影響生產者生產行為的現象,就稱為「供給法則」。
生產者當然希望價格愈高、銷售量愈多愈好,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