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栏目论文模板-特种油气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栏目论文模板-特种油气藏

收稿日期改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CO2驱油工程应用基础研究”(2011ZX05016-001) 作者简介:张可(1982-),男, 2005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从事油藏流体相态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 溶度差法计算地层油-二氧化碳体系的 最小混相压力 张 可,李 实,秦积舜,马德胜,陈兴隆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要:从分子间作用力角度,利用经典溶度理论和PR-EOS状态方程,在油藏条件下推导出地层油的溶度参数计算公式,并结合纯气体溶度计算公式,对不同油藏条件下的地层油-CO2最小混相压力进行理论计算。该方法仅需油藏温度、地层油组分(C1—C36+)和C36+分子质量3组参数。研究表明,在分析了中国17个陆相沉积特点地层油??细管测试实验结果基础上,得出地层油-CO2体系达到混相时,两者的溶度差与C36+组分的分子质量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可以反求出地层油-CO2体系达到混相所需的压力,为数值模拟的修正和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了1种可行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溶度;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地层油;CO2 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地层油- CO2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MMP是研究CO2混相驱油的1个关键工程参数,该参数决定着目标区块能否实现CO2混相驱,关系着注气方案制订的准确与否[1]。近年来,国内外在进行现场试验前基本都通过细管实验法来确定最小混相压力,但该方法耗时长,测量1个油气体系通常需要1个月的时间,且1个细管通常需要反复使用,重复性、对比性有待探讨[2-4]。在对17个已往细管测试的地层油- CO2体系最小混相压力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物理化学中的“溶度参数”概念[5],得出MMP与CO2的溶度参数和地层油的溶度参数间关系,为油藏工程设计及油田CO2混相驱注气方案调整提供有力的理论公式指导。 1 理论原理 地层油-CO2体系混相宏观上表现为体系成为单相、采收率达到最大;微观上表现为油气分子克服范德华力作用进入对方体系,溶度参数可以准确地描述微观的相溶程度,该参数同时具有物理化学意义。 1936年Hildebrand[6-7]首次提出了溶度参数的概念,其被定义为物质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是衡量物质之间“相容性”的重要参数。1971年,Bagley等[8-9]提出以液体的内压替代内聚能密度建立了相应的二维溶度参数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使溶度参数成为混合物体系的重要部分[10]。 1.1 液体溶度参数推导 液体溶度参数推导过程:对公式(3)求?p?Tv带入公式(2),再将公式(2)带入公式(1),即得液体溶度参数公式(4)。 δ=pi0.5 (1) pi=T??p?Tv-p (2) p=RTv-b-aTvv+b+bv-b (3) δ=aT1+κ?Tr0.5vv+b+bv-b·1+κ-kTr0.51+k1-Tr0.520.5 (4) 式中:δ为溶度, MPa0.5;pi为分子内压,MPa;T为系统温度,K;p为系统压力,MPa;R为常数,8.3145J·mol-1·K-1;v为摩尔体积,cm3mol;aT、b、κ为热力学方程参数;Tr为对比温度,K。 气体溶度参数引用Gidding经验方程式[11]: δ=1.25pc0.5ρrρrliq (5) 地层油-CO2溶度差: Δδoil-CO2=aT1+κ?Tr0.5vv+b+bv-b·1+κ-kTr0.51+k1-Tr0.520.5-1.25pc0.5ρrρrliq (6) 式中:Δδoil-CO2为原油-CO2间溶度差; ρr为对比密度; ρrliq为液相在其沸点时的对比密度,通常为2.66;pc为临界压力,MPa。 1.2 加组分临界参数的获取 根据行业标准(SY/T 5779-2008),色谱分析碳分子最大到C36,这需要利用经验公式计算C36以上的临界参数和偏心因子,对C1—C36的分子质量与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和偏心因子数据拟合出相应的曲线,并外延推出C40以上的分子质量与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和偏心因子数据,拟合出如下关系式: pc=117.01626 MWC36+0.78658 (7) Tc=224.97587 lnMWC36+-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