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圣的财富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商圣的财富观.doc

PAGE  PAGE 5 古代商圣的财富观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富可敌国的商人,在这些商人中有些是靠搜刮民膏发财的,有的是为官贪污及腐败发财的,也有的是靠勤奋和智慧发达的,发财的途径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待财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的暴富以后,穷奢极欲和为非作歹。有的则是义利并举,回报于社会和百姓,历史上被中国人称为商圣的范蠡及子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回报社会的善举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了被中国人奉为财神爷的范蠡的故事。范蠡一生中,3次将挣来的财富分给朋友和百姓,分完以后又重新创业,而且在创业中始终以诚信和仁义为经营的出发点,他从来不像一般商家那样精打细算,盘剥敛财,而是对合作者谦和礼让,对待雇工十分慷慨。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   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所以由于他的诚信和仁义使他3次千金散尽后很快又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范蠡这种乐善好施回报社会的善举,更使范蠡的经商之道和诚信仁义远近闻名、流传后世。正因为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从而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的商业楷模,史称“商圣”。所以被后人推崇为能带来财富的财神爷的化身。   古代另一个被称为商圣的人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贡不仅聪明好学,仁义孝道,更是一个商业奇才,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非常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子贡把财富用来资助老师孔子。   在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描述的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子贡不仅是一个大学问家,还是一个外交家,在他的周旋下,许多干戈化作了玉帛,除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外,子贡理财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虽然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但他在经商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原则,而且把财富作为他实现理想抱负的工具,在得知老师孔子去世后,子贡从南方赶回来,把南方的楷树移栽到老师墓边,并在孔子墓旁搭了个茅棚,守孝3年,3年后子贡又加了3年,一共为老师守孝6年。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和仁义、诚信上的修为。因为子贡复姓端木,所以被称为“端木遗风”。“端木遗风”的中心意思被司马迁总结为:“君之爱财,取之有道”的财富理念。子贡经商始终秉承“诚信和诚实”的原则。   仁者以财发身   范蠡及子贡的财富观用孔子在《大学》最后一段有一句话比喻的再恰当不过了。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财富观。“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句话的意思是:仁者利用财富达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孔子用财富观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特性。“以财发身”和“以身发财”道出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两种人的财富观,“以财发身”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财富的认识和哲学上的思考。利用财富完成人生的理想,财富的终极意义不是奢华的生活,它的终极意义是为实现一个人社会价值和实现人生意义的一个储备和工具。   “仁者以财发身”是儒家哲学中对待财富的认识论,是中国古人在人生意义上的哲学定位和定义,范蠡和子贡就是“以财发身”的典范。在儒家看来一个人的终极理想是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财富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一个手段,财富不是用来挥霍和奢侈的,而是回报社会回报大众的。著有《吕氏春秋》的秦国一代名相吕不韦是有名的大商人,但是他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不是财富,而是治国和平天下,是史册留名,他用财富完成了秦国的强大和崛起,他用财富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吕氏春秋》,历史上的商人都成为历史的尘埃时,因为他的财富观而把自己的名字定格在了历史的空间隧道中。   孔子提出“仁者以财发身”的财富观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古人不仅把它作为修身的一个标准,在行动上也在践行这个理念。   财富认识决定生活态度   如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把财富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视拥有财富的多少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条件,一切向钱看,人变成了财富的工具,成为利益的奴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表现。现代人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把诚信和道义丢在了一边,有些人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或铤而走险。在拥有大量财富后,不仅没有社会责任感,反而对金钱的追求变得更加贪婪,有些人为富不仁,积聚大量财富后大肆挥霍,奢侈纵欲,醉生梦死。我们现在社会上一些仇富的心态,虽然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与富人的道德品行有很大关系,这违背了我们古人的财富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财富及仁义有着非常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