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岱村历史文化内涵的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岱村历史文化内涵的报告

关于保岱村历史文化内涵的报告 (修改稿) 一、历史沿革及村名来历 (1)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在此治水,称此地为翠妫州。 《河图挺辅佐》记载:“黄帝乃祓斋七日,至于翠妫州,大鳊鱼折溜而至,乃天老迎之,五色具备。” (2)尧舜时,这里仍名翠妫州。 《龙鱼河图》记载:“尧时与群臣贤智到翠妫之渊,大龟负图来出授,尧敕臣下写取,写毕,龟还在那里。” (3)西汉时,在此设县,名潘。北齐至隋朝改怀戎县。唐改妫州治。 《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汉初在此设县治,名潘县。东晋十六国时撤销,改属广宁郡。建县约五百年。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又置州志,称妫州。” 《涿鹿县志》涿鹿建制篇中记载:“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全国,这里属涿郡怀戎县(县治在保岱)。公元618年至907年,唐贞观八年,怀戎县改为妫州。” 《陕西桥陵整修纪要》记载:“(涿鹿建制沿革)北燕时,属燕州广宁郡,州郡治下洛县。仍置涿鹿、潘县。北魏末废潘县。北齐改怀戎县(治在今保岱)同时废广宁、涿鹿县。隋为怀戎县。唐代初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那时涿鹿县被废,一切由妫州怀戎县管理,妫州治在保岱。截止唐穆宗长庆二年,保岱古城仍然是妫州治所在地。” 《辞海》妫州条:“州名,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北燕州置。治怀戎(今涿鹿西南,长安中移治清夷军城,今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怀来、涿鹿及北京市延庆县地。” (4)唐、宋时改宝带。 《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一书中《唐代河北道南部妫州》与《宋辽时代西京道奉圣州》区域图上的妫州迁移到旧怀来,妫州改称宝带。 (5)元朝时改保岱。 《元朝时代中书道上都路奉圣州》区域图上的宝带改称保岱。 (6)明朝时称舜乡堡,清朝恢复保岱。 《保安州考辩》记载:“下洛城乃清之保安州,古潘县乃保安州西南之舜乡堡,协阳关乃舜乡堡南之下关。” 原北大教授王北辰的《黄帝史迹考》记载:“保岱公社即清之舜乡堡,位在协阳关山谷的北口……” 据当地老辈知识分子张宇希介绍,古城中的古堡里在明朝时名舜乡堡,南北一条大街,东西六条小巷,注册为舜乡??。堡门口上写“舜乡堡”三个大字。清朝时把其余四个自然村(拐角、后庄、坝口、南五村吸收到一块)统称保岱。岱,绿色。保岱二字,意思是像泰山一样长留、安定。 该村的姓氏来源与来历 据老辈人记忆,保岱村的古舜乡堡,是由朱、谢、董、张四大富户建起来的,一户一面墙。因为舜都古城被水刮后,人烟稀少,从湖广一带迁来朱、谢、董、张四大户。他们在高台上垒墙筑堡,并在堡下面挖有储藏物品与躲避战乱的暗道。所以,保岱的朱、谢、董、张是较早的大姓。而陈、杨、刘、李、丁、温、王、赵等都是后来从山西或本地西山一带迁来的。具体起源没有记载。 古遗址遗迹及有关故事 舜都古城内外炎黄与尧舜遗址遗迹众多。上古尧舜时,舜都古城北还没有窑子头村,釜山、历山、鸿蒙寺、尧、舜庙、瞽叟祠等都属于古舜都。 (1)历山,又名烈山(炎黄焚林垦田处,大舜耕田处) 《史记》记载:“舜,冀州人,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陶器不苦窊。一年居成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括地志》记载:“舜耕历山。”《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有历山,山上有舜庙。” (2)釜山(黄帝合符处) 西汉《史记》记载:“轩辕之时,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釜山在怀戎妫州北。”唐《括地志》记载:“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后魏舆地图风土记》记载:“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故以名之。”《宣府通志》记载:“黄帝合符釜山。”察哈尔《通志》记:“釜山在涿鹿县西南,距城三十一里。” 原北大教授王北辰在他的《黄帝史迹考》中说:“……从而也就可以肯定釜山应是保岱古城北几里处的某山。揆之情理,所谓‘合符釜山’这一政治活动,即使是在山上举行某种仪式,而其主要实质性的活动也应在山下平地。可以推测,现保岱古城这片地方,乃远古时黄帝与各部族集会、活动的所在。”“又表明,釜山之下的一片地方,不但沃衍宜耕,且扼交通要路,因而开辟甚早,到了汉代乃于其地设置潘县。” (3)古潘城(尧舜时都城名) 《水经注》记载:“漯水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魏土地记》记:“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有历山,山上有舜庙。”《涿鹿县志·古城遗址》记:“古潘县城,传为虞舜的出生地,舜初时的都城,夏以后,潘城为冀州地域。”曲辰著的《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记载:“古之尧舜都潘城,在前后汉置为潘县治……取妫水之名为州名,曰‘妫州’,领县一,为怀戎。州、县之治都在潘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时,在古城东南土崖下挖出绘有花纹的古房墙,埋在地下三米处。 (4)潘泉(妫水之源头,舜时饮用与浇灌水泉)又名龙湫、龙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