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PAGE  PAGE 8 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 中国科学院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o 院属机构科研机构其它科学领域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许良英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爱因斯坦,1974年,他编译和出版了《爱因斯坦文集》。2005年4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老年协会举办的讨论会上,他发表了题为《爱因斯坦奇迹年探源》的演讲,从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和历史背景分析了奇迹产生的原因。 ????他周围没有可请教的老师 ????许良英说,爱因斯坦1905年开创的奇迹是指他在物理学3个领域中的4个历史性贡献:揭示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推动量子论的发展;由液体中悬浮粒子运动推测出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彻底解决了原子是否存在的争论;创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由相对论推出质能相当性,预示核时代的来临?? ????许良英说,爱因斯坦不仅在1905创造了科学奇迹,更为神奇的是他当时并不是生活在大学或者学术研究机构,而是在瑞士联邦专利局里充当一个对专利申请进行技术鉴定的低级技术员,工作十分费脑筋。他是利用每天8小时以外的业余时间来思考科学问题的,在家里,他还要帮助照顾不到1岁的儿子,经常是一手推着摇篮,一手执笔写论文。周围没有一个物理学家,也没有一个可以请教的名师。 ????一个智力发育很慢的孩子 ????爱因斯坦童年时智力发展比常人慢,直到3岁才开始说话,而且学习说话很困难。他不喜欢一般儿童的打闹游戏,而总爱独自一人宁静地活动。四五岁时父亲给他看一个罗盘,他对指南针特殊的性状十惊奇,以致浑身颤栗。这种对自然界奥秘的惊奇,正是他终生从事科学探索的动力。晚年他在谈到自己发育缓慢与创建相对论的关系时说到: ????“我曾问自己,我发现相对论的情况是怎样出现的。当时似乎是处于如下情况。正常的成年人决不会为空间—时间问题伤脑筋。在他看来,关于这个问题所应思考的一切事情在童年时代都已思考过了。相反,我发育很缓慢,在我已经长大的时候才开始搞清楚空间和时间问题,其结果,我钻研这个问题比通常的儿童所钻研得要深。” ????爱因斯坦对坐在课堂里听课的兴趣不高,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迷恋于同经验的直接接触”,其余时间则在宿舍里阅读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著作,逐步了解到当时物理学的一些重大前沿问题。1900年7月毕业时,爱因斯坦则因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性格为教授们所不容,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了。他打算毕业后与同学玛丽琦结婚,但遭到父母坚决反对。 ????早在1897年给一位长辈的信中,爱因斯坦就明白地表达了献身科学的决心:“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对神圣大自然的审视将是引导我通过一切烦扰的天使,它虽然冷酷严厉,但却使我心情安宁、信心坚定。”在物质和精神的极端困窘之下,他仍然在毕业后的4个月内完成了一篇《由毛细管现象所得出的结论》。论文发表后,他在给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的信中说:“从那些对于直接感官知觉来说似乎完全各不相关的现象中认识到统一性,是一种壮丽的感觉。” ????“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 ????爱因斯坦幼年发育迟缓,但少年时却相当早熟,12岁时就读过康德的代表作。他曾经说过:“物理学当前的困难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深入地去掌握哲学问题”,“与其说我是物理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是两种互相对立的哲学思想:理性论与经验论。 ????爱因斯坦的理性论主要来自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他多次宣称:“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存在于事物有秩序的和谐中并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他也像斯宾诺莎一样,把“对神的理智的爱”奉为自己生活的最高目标。他说:“斯宾诺莎的思想对我始终是亲切的,我始终是这位哲学家诚挚的赞美者。”“我的见解接近于斯宾诺莎:赞赏秩序与和谐的美,相信其中存在的逻辑的简单性,我们只能谦恭和不完全地领悟这种秩序与和谐。”对自然界统一性的信念是他创建相对论的路向。 ????爱因斯坦的经验论思想主要来源于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和19世纪奥地利物理家马赫,特别是他们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批判精神。休谟对传统观念采取彻底的怀疑和批判态度,要求一切被认为先验的东西都回到经验基础上来;马赫从经验论出发对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的批判又给他很大启发,使他在创建相对论时找到了突破口。后来,他远离马赫哲学,认为它“不可能产生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它只能消灭有害的虫豸。”这是对怀疑经验论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的最精辟、最中肯的评价。同样,他认为休谟哲学“产生了对‘形而上学’一种致命的恐惧,它成为现代经验哲学一种疾病”。 ????19世纪后半叶,科学思想界深受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论哲学的影响,认为未经实验证实的理论都是“形而上学”,在科学领域中无立足之地。因此,看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