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备下第四单元练习
上海市吕巷中学2013学年下学期预备年级期中复习试卷 上海市吕巷中学2012学年下学期预备年级期中复习试卷
本试卷共 = NumPages 5*2 10页,第 = page 5*2-1 9页 本试卷共 = Numpages 5*2 10页,第 = Page 5*2 10页
2013学年吕巷中学预备(下)语文期中练习
一三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陈子昂, (朝代)诗人,字 ,世称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独怆然而涕下( )( )
3.(1)“空前绝后”一词可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 ,
”两句诗来解释。
(2)诗歌中直抒胸臆的两句是“ , ”。
4.⑴对“前不见古人”中的“古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古代的人 B.古代与我有着同样遭遇的人
C.已经死去的人 D.古代那些能任人唯贤的人
⑵对《登幽州台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中一“独”字更加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感。
B.“愤愤不平”是这首诗主要的情感基调。
C.诗人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辽阔悠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幽州台”是指幽州的黄金台,燕昭王在这台上接待四方来的人才。陈子昂登上此台,感慨万千。
B.“前不见古人”,指遥想过去像燕昭王那样的广招人才重用人才的君王,我是见不到了。
C.“后不见来者”,指的是以后也来不及见到像燕昭王那样的广招人才重用人才的君王了。
D.后两句说:想到了悠悠天地之中,如自己这样怀才不遇还受打击的人又不知有多少,这时作者独自悲伤地流下了眼泪。读到此使人感受到作者的愤激之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哀叹。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二项是 B D
A.这首诗表达了无限时空背景下的人生渺茫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孤独,充满慷慨悲壮之气。
B.诗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C.“怆然而涕下”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D.诗歌以平实的笔调,塑造了千古以来正直却遭排斥知识分子孤独苦闷的共性形象。
7.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二项是 A C
A.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的所见所感。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
C.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D.抒发了一种息息相通的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沉思,成为千古绝叹,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正在于此。
一四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 HYPERLINK /view/1981.htm \t _blank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作者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 2.历历:______________ _。
3.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关: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写乡愁的思乡之作。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报国无门的作业。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引述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 B.颔联表现了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C.颈联描画江上美景,极富人情味。 D.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思乡之情。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昔人”指代故事传说中的仙人。 B.“悠悠”“历历”等叠词使诗音律和谐、铿锵上口。
C.第三联“晴川”“芳草”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 D.诗歌有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表现了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泸州市公需科目试题与答案ww .pdf VIP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3年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03511中外电影史自考专升本.docx VIP
- 新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完美).doc VIP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州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制冷装置电气与控制技术.ppt VIP
- 2025高考物理难点:疑难压轴 多体多过程问题中力和运动的综合分析(解析版).pdf VIP
- 建筑装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案例考核试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