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到文学的怀抱教古诗的论文.doc
回到文学的怀抱教古诗的论文
回到文学的怀抱教古诗
《游园不值》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名作,其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王荣生教授把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对于这一类的经典文学作品,王教授将其纳入了定篇的范畴,认为在教学中熟知经典、了解和欣赏作品本身就是目的,而环绕着该选文的所有教材内容,都服务于了解和欣赏的目的。朱自清先生也在《经典常谈》中说道: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重视作品的理解与积累,而对作品的欣赏、体味则显得不够。我在教学《游园不值》的时候,在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回到文学的怀抱,尝试建构诗歌鉴赏的知识,并依此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做到字正??圆、节律和谐、音义共生。
2.通过意象体悟、抓中心字、情境设想、比较等方法理解鉴赏诗歌。
3.理解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美美地说说。
4.背诵、默写诗歌。
【设计思考:教学目标的设定紧紧围绕熟知经典,了解和欣赏作品本身,朗诵诗歌是欣赏诗歌的基本途径,但教师对孩子们的要求往往过于笼统,所以我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根据诗歌的特点和我对古诗朗诵的理解,提出了字正腔圆、节律和谐、音义共生的层次要求。.诗歌内容与表达的鉴赏也是有其独特的要求的,因为前期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教学,所以这节课我想着重引导孩子通过意象情境这两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途径来进行深入体验,同时根据这首诗的特点,通过抓中心字比较的鉴赏方法,进一步领会。】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学过这首诗吗?谁来读读?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绍翁的另外一首传颂千古的诗,题目是(齐读)《游园不值》。
板块二:诵读诗歌
1.大家都知道,诗歌特别好读,读来朗朗上口。所以,今天我们就从诗歌的朗诵学习开始。朗诵诗歌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课前大家已经做了认真的预习,谁先来读读这首诗?
2.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曾做过研究,诗歌与音乐、舞蹈原来是同时进行的,人们活动时一边唱诗,一边舞蹈。后来诗歌虽然分化出来了,但古人作诗的时候仍旧像音乐、舞蹈一样非常注重节律。所以我们朗诵诗歌也要读出节律,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大家自由练习。 论文联盟
练得怎么样?谁来展示展示?
4.看得出来,同学们非常讲究诗句的停顿,像每行七字的诗句,一般在第二、四、七字上停顿。我国古人诵读诗歌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把一二声读得比较长,三四声读得比较短。比如印苍苔,印第四声要读得短,苍苔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要稍微延长一点,读成印苍苔。那久不开关不住出墙来怎么读?想听听古人是怎么吟诗的吗?老师来学学好不好?
5.当然我们不一定完全要像古人那样吟诵,当有些地方按照古人的方法处理以后,表达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关不住将关拉长,不住急促而止,出墙来一字一字高腔拉长,韵味无穷。大家自己再自由揣摩、诵读,小组内大家交流交流。
6.刚才我们仅仅从形式上研究了这首诗,诵读的最高境界是从诵读声中听出诗歌的意蕴、诗人的情感,我把它叫做音义共生。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得认真品读诗歌。
【设计思考:我认为古诗的朗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读正确,声音洪亮,我把它概括成字正腔圆;第二个层次是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我把它概括成节律和谐;第三个层次是人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意蕴里,表情、动作、声音的高低起伏等与诗歌意蕴同步共生,我把它概括为音义共生。第一层次着重在预习中解决,第三层次还要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体会,这部分着重练习第二个层次。同学们平时在朗读诗歌中,对于停顿已经做得很好了,而平仄读法根本不懂。我认为,古人是按照平仄规律吟诗的,我们可以把诗歌吟诵作为一门艺术来欣赏,可以在朗读中借鉴一些东西,如关不住出墙来的吟诵方法,但没有必要一定要回到古人的状态。】
板块三:品读诗歌
1.品读诗歌首先是品词,品出每个词的滋味。我们先仔细看一看,这首诗写了哪几样东西?(屐齿柴扉苍苔红杏)其中哪些东西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它们分别带来了怎样的春天?
(1) 对比出示苍苔与红杏的图片,学生自由交流苍苔与红杏带给我们的感觉,在学生自由体会的基础上,揭示:古诗中一般用苍苔代表一种自然淡雅与幽静。如白居易的《石上苔》中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一般用红杏代表烂漫的春色。如宋祁的《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同学们,古人常用某种东西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这景物就叫意象,比如红杏、苍苔,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未来之星”选拔活动试卷(四、五年级).pdf VIP
-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pdf VIP
- 金融英语翻译 Chapter 15 应收款项.pptx VIP
- 烟草法律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三年级上册 劳动教案.pdf VIP
- DB12T 775-2018 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规范.docx VIP
- 专题2.6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几何动态问题(专项训练).pdf VIP
- 觉醒年代人物小传800字.doc VIP
- [通力KONE电梯资料]CTP-07.30.S2A_安全钳.pdf VIP
- 【名校课堂】九年级数学下册 28.1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第1课时)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