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六《环境保护》 基础梳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分类: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2.环境问题 (1)表现:①资源短缺;②环境污染;③生态破坏;④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②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3.新环境观:“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4.可持续发展观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基本思路:
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1.水污染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河流自净能力比湖泊强。
(2)水体污染现象:①水体富营养化;②海洋石油污染。
2.固体废弃物污染 (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
▲(2)产生的环境问题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①细微颗粒随风飘,直接污染空气;②分解释放有害气体;③填埋逸出沼气;④焚烧产生粉尘、Cl2、HCl、二恶英等,造成二次大气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①垃圾直接倾倒于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缩减河湖面积,降低泄洪灌溉能力;②露天填放、简单填埋,产生有害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③垃圾倾倒海洋,造成海洋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①风化、淋溶、径流、侵蚀、毒液进入土壤,破坏土壤结构;
②土壤有害成分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其他①城市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使耕地短缺问题加剧;
②垃圾堆放于城市死角,成为疾病的传播源;
③存在危险废弃物或放射性废物,会使有毒物质扩散,危害人体健康。3.大气污染
(1)表现:
▲①可吸入颗粒: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引发传染病、尘肺病,引起恶性病变。
②酸雨:概念:pH5.6的降水
成因:大气中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使土壤肥力降低;
腐蚀树叶,使森木成片枯死; 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文物古迹等损坏。
③臭氧层破坏:广泛使用氟利昂
▲④全球性气候变暖:(原因)化石燃料燃烧大量排放CO2;毁林。
▲(2)防治:①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新能源;
④利用可再生能源;⑤控制机动车污染;⑥控制工业污染。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1)淡水资源短缺;(2)耕地日趋减少;(3)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2.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1)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2)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淡水资源;(2)土地资源。
四、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及其保护:
(1)森林的生态功能:(自己归纳)
滥伐森林的生态灾害: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
⑥河道淤塞;⑦全球温室效应
(2)保护森林(措施):①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③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对木材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④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⑤健全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意识;⑦加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我国草地退化原因:A.过度农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滥挖药材 D.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 E.气候异常等
(2)我国草地保护:实行禁牧、轮牧制度;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等。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日益减少:①土壤侵蚀、泥沙淤积;②环境污染造成富营养化;③围湖、围海造田;
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留改向,使水量减少。
(2)湿地环境效益:天然的蓄水库,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措施:①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②发展生态旅游;③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④加强立法和管理,防治湿地污染;⑤退耕还湿(生态退耕)。
4.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特点:区域性:①森林破坏:东北和西南林区;②草原退化:内蒙古、新疆;③湿地萎缩;
④生物多样性锐减;⑤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⑥荒漠化:西北地区。
(2)防治措施:①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等;②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③改:经济结构、生活用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头皮知识课件.pptx VIP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机真题卷3.docx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2025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答案解析)(中小学组).docx VIP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哈希cod_max_培训教材.ppt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建筑项目设计与施工配合措施.docx VIP
- 2025年辅警考试题库公安辅警.doc VIP
- 中国银行存款证明 正面资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