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山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探讨

梅山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探讨 刘地福 谭巧军 李金燕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江西 南昌 330001) 摘要:本文叙述了梅山矿区(南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充水因素,为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充水因素;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Liu Difu Tan Qiaojun Li Jinyan (Jiangxi Coalfield Geology Bureau Nanchang Jiangxi 330001)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Meishan mine (South)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groundwater recharge, runoff and discharge conditions and factors in charge of water for the mine hydrology geological prospecting typ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ivision. Key words: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Water Filling Factors Types of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概况 梅山矿区位于新余市城北约28公里处水北镇,属低山丘陵地形,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10~30m,最高点标高87.9m;最低点标高43.4m。山坡植物较盛,本区属亚热带潮湿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625.59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72.30mm,区内水系较发育,河流沟溪、水库较多,代表性的有蒙河、山南水库等。 本区域位于萍乐袁水复向斜西段之北翼,南为武功山隆起,北邻蒙山复背斜。区域中北部为龙潭组,中部为安源组,组成两条北东向走向山脊,分水岭界线显著,两条山脊之间为大冶组、长兴组分布区,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变窄,形成条带状坳地,地形由南西向北东比高逐渐变小,南东部红层掩盖区地形平缓。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下统门口山组、三叠系上统安源组高家段、龙王寨段、大禾山段、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下二叠统茅口组,其中含水性较好的为白垩系底砾岩、大禾山段底砾岩及茅口灰岩,其它层段可视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 矿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大禾山段地层,含煤0~37余层,煤层厚度0~17.13m,平均为6.77米,其中可采煤层4层,为D10、D9上、D9下和D8煤层,其中D9下和D8为全区大部分可采煤层,D10和D9上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4.25m,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000万吨(332+333),属中型矿山。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层含水性 2.1.1 第四系(Q) 广泛分布于矿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段。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岩性主要为耕植土、粉质粘土、粘土,平均厚度8.86米,该层含水性较弱。 2.1.2 白垩系砾岩裂隙岩溶含水层(K2n) 白垩系地层在本矿区范围内广泛分布,岩性上部为全风化紫红色粉砂岩、厚度范围0~293.50m,下部为一层巨厚砾岩,平均厚度为195.64m,砾石成分以灰岩碎屑为主,砾径2~64mm不等,分选差。基底式胶结,泥砂质充填,从上到下充填物渐少,胶结越致密,局部胶结松散岩芯破碎、见方解石晶簇并伴有细小溶蚀小孔,全区在该层内施工的87个钻孔中共有15孔漏水,漏水率17.24%,其中1孔见流砂层、3孔见溶洞,见溶洞率为3.45%。该层漏水位置大多为白垩系红层底砾岩与下伏地层的交界面附近 2.1.3 侏罗系下统门口山组砂岩裂隙含水层(J1m) 本矿区范围内无出露,隐伏于白垩系地层之下,与白垩系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上部以粗、中粒砂岩为主夹细、粉砂岩及炭质泥岩,中部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下部为厚层状粉砂岩、炭质泥岩及煤线,全区施工钻孔共有38孔揭露该层,控制厚度为0~578.59m,平均厚度为219.44m,钻探施工过程中有3个钻孔在该层见弱涌水现象,涌水层段岩性主要为其上部粗、中粒砂岩,裂隙较发育,弱含裂隙承压水,该层从整体来看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1.4 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底部砾岩岩溶裂隙含水层(T3a1) 普遍发育于本区安源组大禾山段底部,厚度较薄且呈不稳定性分布,砾岩成分以灰岩岩屑、燧石为主,其次为砂岩、硅质胶结、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多被石英脉及方解石脉充填,隙宽0.1~2mm,最宽达5mm,隙面较粗糙,局部见有水溶蚀痕迹与铁质浸染迹象。全区施工钻孔共66钻孔见大禾山段底部砾岩,其中22孔完整穿越该地层,另有少数钻孔缺失该层,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29.46m,最小厚度为0.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