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词中的长安书写的论文.doc
宋词中的长安书写的论文
要:作为都城记忆的文化影像,长安书写从唐到宋大为减弱,且内涵和功能都发生很大变化。宋词中的长安书写,不仅作为地理名词出现,更是含义丰富的语码,还体现出词人对有关长安意象的刻意选用,不同的长安意象,包蕴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唐诗比较,宋词中的长安书写,发生了由“地方”到“空间”的变化,其意味自然有从价值、认同和归属向距离、冷静和理性的转移。
关键词:长安;宋词;唐宋诗;地方;空间;书写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146-05
长安,西北形胜,历史都会,自古就是中国政治、文化、地理之重镇,周秦汉唐等多个王朝在此建都,隋唐时期曾有“东罗马,西长安”之说。长安在古典诗词中被反复描绘。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在不同的文学体式中,对长安的书写不尽相同,各有其鲜明??个性特征、时代风云及文体色彩。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在不同时期、不同文体、不同作者的长安书写中,积淀着丰富的意涵。本文探讨宋词中的长安意象,并与唐宋诗中的长安意象进行比较,以展示长安意象在宋词书写中的独特况味。
一、宋词中长安书写的意味
长安自古帝王都。十三朝古都的长安,见证了权力的更替和王朝的盛衰,辉煌与衰败并举,繁华与萧条递生。晚唐五代,战乱频仍,长安屡遭兵燹,迅速衰颓。据史料记载,唐末长安遭受战争破坏最严重的有四次…。五代时期,长安又经焚劫,疮痍满目。赵宋王朝建都于汴京后,长安非复汉唐故都,形貌气势和政治地位非昔时可比,但仍然是西北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仍一直受到宋廷的重视,经济和文化得到恢复发展。.汉唐盛世的遗风,加上宋代发展迅速的城市经济的促进,长安依然是一个繁华富丽的大城市,屡屡出现在词人的笔下。
宋词中的长安,首先是作为地理名词出现。一些著名词人,有过在长安的生活经历,词中记录着他们在长安的行迹。市井词人柳永曾在永兴军路华州府任职,永兴军路的治所在长安,柳永尝有长安之游。其《望远行·长空降瑞》一词描摹长安城的瑞雪图景和词人的幽雅情趣,但全篇除“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一句点名长安外,其余笔墨重在摹绘雪景,“僧舍”“歌楼”“鸳瓦”之类的处所,亦只为点出瑞雪之所覆及。长安在这里,仅仅是词人的一个活动场所而已。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有旬日“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乃是追述嘉祐元年与苏辙一起随父赴京赶考曾于长安小驻的情景。那时,苏轼兄弟二人初出眉州,前往京城求取功名,自忖腹有诗书,胸怀利器,踌躇满志,意气奋发,故词中以才华横溢的西晋陆机、陆云兄弟自许。南宋陆游乾道八年(1172)在南郑前线时,作有《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词。据《剑南诗稿》卷五十四《重九无菊有感》自注:“高兴亭在南郑子城西北,正对南山。”南山即终南山。作者秋高时分登台遥望,由终南山脉上空的明月,联想到长安城的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柳永笔下的长安是实写,苏轼笔下的长安是追忆,陆游笔下的长安是遥想。这三首词作中,由不同时代、不同文人描写的长安,其相同之处在于,都只是作为地理名词出现,或是词人活跃其间的舞台,或是词人兴发感动的依托。
长安作为地理名词,在宋词中不仅仅只是表明场所,更由于长安曾经为汉唐故都的历史地位而更多寄寓着词人对于时代更替、历史兴亡的感慨。如周邦彦《西河》词云:“长安道,潇洒西风时起。尘埃车马晚游行,霸陵烟水。乱鸦栖鸟夕阳中,参差霜树相倚。到此际。愁如苇。冷落关河千里。追思唐汉昔繁华,断碑残记。未央宫阙已成灰,终南依旧浓翠。对此景、无限愁思。绕天涯、秋蟾如水。转使客情如醉。想当时、万古雄名,尽是作往来人、凄凉事。”词人清秋时节羁旅长安,触目所及,惹起的是汉唐昔时繁华都尽,如今满目凄凉愁苦的苍凉意绪。所谓霸陵烟水、未央宫阙、终南浓翠,触发的都是词人的无限愁思。这里的长安是作为地理名词的实写,也是有意味的文化符号。
靖康之难,宋室移跸临安。绍兴和议后,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南宋统治区。长安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之下。此时词人咏怀长安,既有对汉唐长安王者气度的追怀,更多的则是面对残山剩水的无尽悲慨。康与之的两首长安怀古词比较有代表性。其词曰:
《
菩萨蛮令》(长安怀古)
秦时宫殿成阳里。千门万户连云起。复道亘西东。不禁三月风。汉唐乘王气。万岁千秋计。毕竟是荒丘。荆榛满地愁。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前一首重在追忆秦汉唐时期的长安盛世气象,最后两句落笔到眼前的荒败凄清。后一首重在抒写眼下的荒凉景象和忧苦情怀,只“豪华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