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冒号的使用方法
⒈用在称呼语的后面,提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 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⒉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但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
“大桥快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此处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等词后是不是就一定要用冒号,也得看情况。例如:
⑴厂领导及时指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力,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
⑵会上,李书记指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第一个例子中不能用冒号,因为“指出”的后面没有用冒号的必要,它与后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无须作较长的停顿或停顿,如果后面的宾语部分较长,需作短暂的停顿,也只能用逗号。而第二个句子就一定要用冒号,因为它引出的下文是一窜句子。像“是”、“透露”这些提示性的动词后边用上冒号以引出下文,引出的下文完了时,要用句号,如果用了逗号,也是错误的。例如: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⒊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句中没有较长的停顿,就不要用冒号。
如:全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有人会在“三位女杰”后面加冒号,这是错误的。
⒋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话题:诚信。”“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⒌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例一:“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例二: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他这个钢铁性子,指导员摸得很熟。
用法
一、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⑴聚卿先生:
上月晦寄一函,想达左右……(《王国维致刘聚卿》)
⑵同学们:
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湘仁《在老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二、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⑴记者:您二位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一个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秦牧:要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些、多思索。……
紫风:除读好教科书外,必须进行课外阅读。……(《秦牧吴紫风答记者问》)
⑵正方金岭: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反方王雷: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
三、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例如:
⑴问:你觉得在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答:谁都知道,翻译是转述而非创作,因此译者:⑴应该知道原作者说的是什么;⑵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
⑵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⑶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
⑸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⑹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
例句中的“问/答”“说”“想”“是”“明白”“表明”后都加了冒号。如果不强调这类动词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号代替冒号。例如:
⑺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萧乾《枣核》)
⑻我心想,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孙荪《云赋》)
⑼遗憾的是,这离京都颇近的雄关,我没有到过。(峻青《雄关赋》)
⑽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⑾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冒号和“即”如何配合使用,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即”相当于“就(是)”。冒号可用于“即”字后以提起下文,但不宜用于“即”字前。例如:
⑿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⒀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
*⒁出版物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多一少”,即平庸者多,创新者少;拼拼凑凑者多,自成体系者少;粗制滥造者多,精编精选者少。
例⑿“即”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