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从《孔子家语》看孔子的健态伦理思想的论文.doc
浅析从《孔子家语》看孔子的健态伦理思想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孔子家语》;孔子;生态伦理
论文摘要:文章以《孔子家语》为考察中心,结合《论语》等其他文缺资料,深入探析了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认为,在《孔子家语》中,“自然之天”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天人和谐”则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
《孔子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及后序。唐代以来有学者谓汉代所传《家语》己经亡佚,后更有人认为今本《家语》出于王肃的伪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文献的大量问世引发了人们对该书真伪问题的重新思考。《孔子家语》本身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与《论语》等其他文本相互佐证,从中可窥见孔子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即以《孔子家语》为文本,结合《论语》及其他材料,对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作初步阐释。
一、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自然的天
“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但是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春秋晚期,孔子则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可算是孔子的最大贡献之一。.cOm
孔子虽然没有从概念上明确提出“天”的概念,但他对天却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认:“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段话是孔子对天最深切的理解和体认。其重要意义在于,孔子否定了天是超自然的上帝,而明确肯定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天即自然界的功能,就是运行和生长。孔子用八个字揭示了天命的功能,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用其功能证明其存在,这是孔子和儒家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孔子家语》中,孔子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明确提到“天道”:
夫其行已不过乎物,谓之成身,不过乎,合天道也。
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
又见《孔子家语·郊问》篇:
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无论孔子赋予“天道”何种含义,其本意无外乎自然之天、自然规律、事物原本最初的样子,等等。
孔子体悟的自然之天的概念建立在对天与人的概念进行区别的基础上。其中,孔子把“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与“天”、“地”并称为“三才”,也即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系辞下》云: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孔子家语·要》篇也记述了孔子对天、地、人的论述:
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览,而知吉与凶,顺于天地之心,此谓《易》道。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有地道焉,不可以水土金火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为之以上下;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
在这里,孔子不仅承认了天的独立存在,而且把“天道”、“地道”、“人道”并称。此外,孔子在《孔子家语·礼运》中也强调: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龙神之会,五行之秀。
不仅仅承认天地的独立存在,而且使人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无论人的地位有多么高,毕竟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孔子家语·郊问》篇引孔子云:
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
孔子从万物来源于上天就像人来源于祖先的角度,解答了鲁定公关于帝王郊祭祖先,以让他们配享上天的疑惑。在这里,人们郊祭祖先即象征人们要效法天道,显明天象。同时这段话也隐喻出天道自有其运行规律,人们要自觉遵守。
“孔子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研究‘人道’的大学问,从研究‘人道’出发所赋予天的含义就是‘自然之天’和‘哲理之天’居主导方面。这个传统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孔子那里,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也就是说,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
孔子在《论语·尧曰》中讲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把“知天命”看做是君子应具备的美德。认为“天命”是一种客观必然性,“知天命”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在“知天命”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了“畏天命”的观点,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孔子坚决主张上下一致,勿违农时,适时而作。其他方面,诸如捕猎、农耕、园艺等皆然。当樊迟向他请教“学稼”时,子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CN机构运营与管理模式优化方案.docx
- AOP30使用说明.pdf
- 剪映操作教程.ppt VIP
- 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docx VIP
- 天津华宁KTK101工作面及皮带使用说明书.pdf
- 8.2 重力势能 课件(共2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VIP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pdf
- TIA博图软件培训(内部资料).ppt VIP
- Unit 2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Using Language Should we fight new technology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 中学生防拐防骗安全教育.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