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药网购试点说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医改药网购试点说弊

 PAGE 7 新医改基药网购试点说弊 ——实情实话实说 一、基药网购目录品种脱离实际,呆板教条 作为基层医生,笔者从临床工作中亲身体验到基药网购目录品种脱离实际,没有首先考虑患者治病用药的需要,没有体现基层医生廉价用药的治疗作用,故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病人负担普遍加重,与医改的本意自相矛盾。医生被戴上网购药品目录的枷锁,用铁定的药品来治疗千变万化的疾病,这本身就不科学,把医生规划成“办事员”太荒唐。 三百多种基药网购品种,轻描淡写的砍掉了百姓患者和基层医生最喜用的、最常用的、价廉有效的药物数十种之多,从第一批基药来看,如去痛片、安乃近片、解热止痛片、VB12片、扑炎痛片、黄连素片、板兰根片、氨苯喋啶片、消心痛片、消炎痛片、苯丙氨脂片、咳特灵胶囊、芬必得胶囊、头痛粉、清凉油、风油精、安痛定针、爱茂尔针及多种常用的妇科用药和儿科用药……取而代之的又不是“适用最优药品”,却是天价而疗效不清的非常用药,有的网购药大多数医生根本就没用,如艾附暖宫丸等等,因此给基层医生廉价治病带来很大困难。 呆板的基药网购品种,显然砍掉了基层医生为贫穷患者治病的“杀手锏”,就像在战场上收缴了战士的随身武器,烹调时缴走了厨师的常规调料,这太脱离实际,令人啼笑皆非。如果真在意老百姓的减负和看病不难,就应该按各地医生用药习惯配备适当比例的非基本药物。因为医生用药也各有个性特点,全国十三亿人生病时总不能由钟南山专家一个人开处方吧! 限定基药网购药品的基本医疗,意味着让基层医生治感冒、中层医生治气管炎、专家教授治肺气肿、肺心病,这还不算呆板教条吗?(尽管大医院在检查和抢救时确具优越条件,但在慢性病、杂病的治疗中,大医院未必就是最佳选择,不少杂病在多家大医院花费巨大并无效果,却在某些乡医院甚至村卫生室给治好了,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基药网购三个百分之一百的禁令,让基层医生的医术大打折扣,患者的满意度大大削减,形成医生医不了病,患者医不好病,最终还是把贫民患者硬逼上大医院加重负担。 基药网购试点的几个真实镜头耐人回味: 1、患者XX因头痛到乡卫生院点名购APC片,医生说这是非基本药物是不准买的,你到县城买吧。患者口吐脏言:开你妈的啥医院,连最常用的APC片都没有,走县城要二十多里路……骂骂咧咧的去了。 2、一美尼尔氏综合症患者到乡卫生院就医,因眩晕呕吐严重,经一般处理后仍不理想,患者提出打以前那种针(爱茂尔)。医生:那是非基本药物,我们不准购。患者:行行好嘛!我自己出钱。医生:购非基药要领导审批,不然查到要挨整的,无奈啊! 3、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大娘来买清凉油。医生:那是非基药,卫生院不能买的。患者:我不买鸡药,是买清凉油!医生:进城去买。患者:我这把年纪,又骑不来车,要走多久啊!医生:叫你的子女去买吧!大娘怏怏而去。 4、XX患者来买VB12片。医生:每瓶17元。患者:我的天呀,你搞错没有?医生:这是非基药,不准购用,要开后门,要不你到别处看看…… …… 医改的本意是为老百姓患者谋利益,岂知基药网购试点明显给百姓患者的实用需要带来了麻烦和刁难。如吲哚美辛可用栓剂,却没有片剂;VB12可用针药却不可用片剂;氯霉素也是如此。还有同一种药只可用甲厂家而不可用乙厂家,这让我们若坠迷雾,难解其中意。 基药制度的宣传可谓十全十美,但实践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形却一言难尽。我们就举最简单的“剂型适宜”为例,谁能做到尽如人意?临床患者有的适应服中药,见西药就作呕,食后也十分难受;有人适应服西药,对中药闻之则呕;有的适应片剂、胶囊,有的适应水剂,有人适应打针输液,对中西药都不愿服;有人愿意服中西药而坚决不打针输液。如此种种,绝不是政府出个通知就可以解决的,只能由医生和患者配合协调方可事半功倍,这类细节医改专家们想到过吗? 基层医疗需要太多的“喜来乐”,基药网购的呆板教条,让喜来乐将不再“乐”了。 二:试点基药网购零差,患者负担有增无减 新医改试图让医院彻底退出市场经济的阵营,从天价到零差价,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单看编造的报表和刻意的报导,药价降了,负担减了,但不少药品却在暗中天价上升,试点后患者的总体费用有增无减。我们不妨看第一批基药糖尿病药二甲双瓜,网购前每瓶零售价1.5元,而网购进价每瓶曾达11.83元;降压药卡托普利片,网购前每瓶零售价2元,网购进价10.80元;最简单的双氯灭痛片,网购前1元钱可以买4支,网购进价曾达每支2.50元;氯霉素眼药水网购前每支0.28元,网购进价1.08元;VC针以前每盒0.90元,网购进价曾达每盒3元,不少常用药如青霉素等也几乎涨一倍。要用非基本药品则只能暗箱交易,连维生素B12片由以前的每瓶2.5元曾一度进价达17元之多……如此基药网购零差,医生懵了!患者惨了!中国人全醉了?! 基药网购零差试点,在一片赞歌声之后逐步显示,患者用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