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8).ppt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8).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8)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一、有关“学习语言”方面的论述;洪镇涛先生《新课标下的语感教学》: 语文教学要以学习语言为本体 (1)语文课和外语课 外语课是学习外国语言的,语文课是学习祖国语言的。 (2)语文课和其它课程 ●其它课程所用的课本虽然大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但课程目的是学习其中的内容(义理),而非其中的语言文字。 ●只有语文课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 ●“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它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 ;(3)根本任务和派生任务 ●语言是载体,它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地接受了思想、情感、知识、文化。 ●学习语言是根本任务。接受其中的义理(内容),接受思想教育、情感熏陶、思维训练、审美??冶等等,都是派生的任务。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的。 学习语言与接受思想教育、情感熏陶、思维训练、审美陶冶怎样结合起来?;(1)学习语言和思想教育结合。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理解语言表达的道理,从而接受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内容,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 (2)学习语言和思维训练结合。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辨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语言运用的妙处时,加大思维力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和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 《翠鸟》、想象、联想。;(3)学习语言与审美陶冶结合。在学习语言时,要对学生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和激发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如《陶罐和铁罐》、《落花生》。 (4)学习语言与语文知识传授结合。在学习语言时,让学生知道这里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等等。联系语境,领悟运用该句式、修辞格方法的妙处。 如 《索溪峪的“野”》 一课。“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新中国60年小学阅读教学改革》吴忠豪: “其实阅读教学主要不应该‘教课文’,而应该用课文来‘学语文’。 ” 这里的“学语文”即学习语言文字 例子:《翠鸟》、《触摸春天》 1、“教课文”怎么上? 2、“学语文”怎么上?;《做一个善于发现和思考的老师》于永正: “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好作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周一贯先生:“70%的课堂教学问题都源于教师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的欠缺。问题大量出在对于‘教什么’总是不甚了了”。;(二)阅读教学不能较好地把握汉语言教学的特点 1、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分析讲解占了课堂的大部 分时间,代替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听说读写)。 3、对课文的语言不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常常 “肢解”课文语言。(语境) 4、重视对课文语言的“感受、领悟”,而对“积累、运用”语言却重视不够。 5、没能充分认识朗读对学习语言的重要作用,没能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层次,读的效果欠佳。 6、对“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操作的策略。;三、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 在谈阅读教学的实施步骤前先理清一些重要问题: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听读)和语言运用(说写)中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最终让学生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读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读得清、写得美 。;关于“语感”的通俗解释: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对词语含义、语法规则等,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头脑中固定下来,“格”越多、越固定,语感就越强。语感强的人,看一篇文章,听一席谈话,不仅可以迅速领会其内容,还可以直觉地判断其正误、优劣。同样,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不假思索地(指不必考虑词语的含义、语言的结构、语法规则)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 例子: (1)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关于“格”的例子: 1、我要吃苹果。 (绝大多数三岁的儿童都能正确地用这句话表达他想表达的意思,而不会说成:苹果要吃我。儿童是经过反复的语言实践,头脑里形成了这个正确的“格”(语言图式),有了这个“格”以后,他会正确地说:我要吃××。) 2、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鲁迅)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它隐含着作者寂寞、凄清、苦闷的心情。语言训练) 类似的句式:桃花开了,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