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品质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铸件品质管理

压铸件品质管理及评价; 一、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及品质要求 ;5、碰划伤 压铸件表面有擦痕、碰伤等。 碰划伤主要损害压铸件表面质量。是否报废根据产品要求而定 评价:目测或测量检验,根据划伤部位、程度确定(限度样品) 6、欠铸 金属液未充满型腔,压铸件表面有不规则的孔洞、棱角不全、轮廓不清或形状不完整等。 欠铸导致铸件局部损失,压铸件形状不完整。细微的欠铸一般不影响压铸件的使用;严重时可导致铸件无法装配,影响或丧失使用功能。 评价:目测或测量检验(限度样品) 7、变形 铸件弯曲变形,偏离原来形状。 变形会导致压铸件无法装配或装配后存在较大应力。变形可通过校正处理,强制恢复到校正后的铸件不影响使用。 评价:目测或测量检验(限度样品) 8、冷隔 压铸件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下陷纹路,形状细小而狭长。冷隔有时延伸到铸件内部,甚至穿透整个铸件。 轻微的冷隔对铸件的使用没有太大影响,但危害性随冷隔的深度、长度加大而加大。; 评价:目测、渗透检验,可根据缺陷程度确认是否报废 9、裂纹 铸件表面出现裂纹,纹路细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向 裂纹是铸件中最严重的缺陷。一般铸件不允许存在裂纹,一旦出现,压铸件要按报废处理。 检测:目测、探伤检查等 10、毛坯尺寸错误 毛坯尺寸错误或超差 不良影响:尺寸偏差,尤其是重要尺寸,会导致零件无法装配或配合失效,产品报废。社内生产中发现在模具使用一定期限后出现该现象。 评价:测量检测,视尺寸重要度决定特采或报废。 11、化学成份不合格 铸件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 化学成份对所有铸件来都是重要的。压铸件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或杂质超标,会给使用带来重大风险 评价:目前工厂采用光谱分析非常普遍。 12、力学性能不合格 力学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 ; 力学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会降低承载能力,影响压铸件的正常使用。尤其对于有保安特性要求的部件,如果力学性能达不到要求,铸件只能按报废处理。 评价: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机检验 13、硬质点 铸件上有硬度高于金属基体的细小质点或块状物,加工后常常显示出不同的亮度。 铸件中的硬质点主要给机械加工带来问题,可使刀具磨损严重或损坏,加工过程不稳定,严重时无法加工。 评价:主要原因是金属液中混入杂质。一般通过机械加工或金相检验。 14、渗漏 铸件达不到密封性要求,发生漏水或漏气现象。 对有特殊要求的压铸件,渗漏影响它的正常使用,如社内的左、右箱体等。 评价:渗漏主要是由于铸件内部组织疏松,存在气孔、缩孔等铸造缺陷造成的。一般通过压力检测确认。压检不合格可通过修补解决。 ;二、压铸件质量评价方法;6、尺寸检验 尺寸检验是利用测量工具或仪器对铸件尺寸进行检测。常用的测量工具有钢尺、卡尺、干分尺等,用于一般尺寸检测及现场检验。三坐标测量机是专用的精密测量设备,可以进行三维测量,在铸件尺寸检测中经常使用。 7、力学性能检验   力学性能检验是指利用万能试验机、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对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冲击韧度、硬度等进行评价。社内的左机体、后衣架、轮毂等都需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8、金相试验   金相试验用于检查压铸件表面缺陷的微观特征、压铸件的内部缺陷及压铸件的微观组织特征。该试验一般不做,但为确认产品内部质量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可进行试验。如市场反馈的箱体断裂件,为确认是否为铸件本身的问题,可进行金相试验  除上述检验方法外,;三、压铸件质量控制 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在压铸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或减少废品,保证各种工艺因素在正常范围内,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及完善的缺陷控制程序。;2、质量控制点设置及检验要求   一般在某些工序之前或之后,或在产品质量发生责任时,或在质量容易波动的工序应设置   质量检验点 3、质量控制内容 压铸生产中要达到对质量的有效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 2)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实现均衡生产和文明生产; 3)做好原材料、压铸件的检验、评价工作; 4)严格执行设备保养制度,正确选用设备、压铸模具、保证生产质量; 5)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 6)实行工序质量控制,特别是关键、重点工序的质量控制; 7)建立质量信息系统,做好产品的质量记录、统计、分析和反馈工作。;4、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