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设计)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潭大学课程设计 PAGE   PAGE 22 目 录TOC \o 1-3 \h \u  第一章:冲裁工艺分析 2  HYPERLINK \l _Toc31535 1.1工艺分析 2  HYPERLINK \l _Toc31054 1.2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3  HYPERLINK \l _Toc10553 第二章 排样设计 5  HYPERLINK \l _Toc24254 2.1排样方法确定 5  HYPERLINK \l _Toc24254 2.2确定搭边值 5  HYPERLINK \l _Toc24254 2.3确定料宽和步距 5  HYPERLINK \l _Toc24254 2.4计算材料利用率 5  HYPERLINK \l _Toc24580 第三章:冲裁件的冲裁力和初选设备 7  HYPERLINK \l _Toc24254 3.1 冲裁力计算 7  HYPERLINK \l _Toc20975 3.2 压力中心计算与确定 7  HYPERLINK \l _Toc22513 3.4 初选压力机 8 第四章:冲裁刃口尺寸计算 HYPERLINK \l _Toc15756  10  HYPERLINK \l _Toc29491 4.1 冲裁间隙值的确定 10  HYPERLINK \l _Toc20615 4.2 冲裁刃口尺寸计算 10  HYPERLINK \l _Toc24797 第五章:冲裁模外形尺寸确定 16  HYPERLINK \l _Toc9815 5.1 凹模的设计  PAGEREF _Toc9815 16  HYPERLINK \l _Toc9815 5.2 冲孔凸模的设计 17  HYPERLINK \l _Toc9815 5.3 凸凹模的设计 18  HYPERLINK \l _Toc14633 5.4 选择模架及其它零件 19  HYPERLINK \l _Toc29333 总结  PAGEREF _Toc29333 21 第一章:冲裁件工艺分析 1.1工艺分析 冲裁件的工艺性主要包括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以及冲裁件的尺寸标注。 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 a.冲裁件的形状应力求简单、对称,尽可能采用圆形或矩形等规则形状,应避免过长的悬臂和窄槽。 b.冲裁件的外形和内形的转角处要避免尖角,应以圆弧过渡,以便于模具加工,减少热处理或冲压时在尖角处的开裂。同时也可以防止尖角部位的刃口磨损过快而影响模具寿命。 c.冲孔时,由于受凸模的强度限制,孔的尺寸不能太小,其数值与孔的形状、板厚t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 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可以分为精密级和经济级两类。由于电器外壳属于非精密零件,对尺寸精度要求不高, 一般冲压生产设备可以满足要求。如下图(1-1)是所要冲裁的零件图。 (1-1)零件图 技术要求:t=3mm;生产批量:大批量 1.2 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本课题包括冲孔、落料、两种冲压成形方式。 冲压模具形式多种多样,按工序组合程度分为一下三类: 单工序模,即在一副模具中只完成一种工序,如落料,冲孔,切边等。单工序模一般由一个凸模和一个凹模洞口组成,也可以是多个凸模和多个凹模洞口组成。 复合模,即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一副模具的同一位置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如冲孔—落料。 级进模(俗称连续模),即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不同位置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级进模所完成的同一零件的不同冲压工序是按照一定顺序、相隔一定进距排列在模具的送料方向上的,压力机的一次行程得到一个或者数个冲压件。 针对“角板”这个冲压件的结构外形及变形特点,该零件包含了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选变形方案如下: 方案一:落料→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采用一套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冲孔,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装配和生产操作都比较容易,但是过程过于繁琐,程序太多,费时费力,生产效率太低,只适用与很小批量的生产;方案二采用落料冲孔复合,落料冲孔复合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实现生产,形状的弯曲件可以一次弯曲成形,故此方案比较合适;方案三采用级进模生产,模具设计比较复杂,而且冲孔位置精度不如复合模。综合以上分析,最终选择方案二。 第二章 排样设计 2.1排样方法确定 根据工件的形状,采取有废料直排法。 2.2确定搭边值 查表2-5,取最小搭边值:a=2 ,a1=3。 2.3确定料宽和步距 料宽B=(L+2a1)=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