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辩证-重要元素2范例.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中和辨证 重要元素 ;(一)盛衰;盛衰,是指邪正的盛与衰。《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与实一般是相对而言的,正气与邪气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其不断的斗争的过程中,力量发生了消长盛衰变化。;  盛与衰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而得,而切诊当为其中之重点,脉数、滑、洪等多为盛,脉细、虚弱无力等多为衰。;  辨别盛衰,即辨明虚实。重点需要辨别气血之虚实,是气血旺盛,还是气血亏虚,有无气滞、有无血瘀。;   盛者有两层含义,一指邪气,一指正气。邪气盛者,多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和疫疠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水湿痰饮、食积、气滞、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实证多见于体质比较壮实的患者;正气盛者,气血多充足,体质多强壮,一般不容易生病,即使感病亦较轻,且容易康复。衰多指正气不足,多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病程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精液,正气化生无源。;盛衰不是绝对的,有虚实错杂,其可分虚中夹实、实中夹虚两类;有虚实转化,可分为由实转虚和因虚致实两种;尚有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和真虚假实。盛衰与疾病的转变密切相关,大体可以分为正胜邪退、邪去正虚、邪胜正衰、邪正相持四种情况。;  盛衰与形神密切相关。邪气盛者可影响形神,病久伤形,邪气重者扰神、乱神。 正气盛者,精气足,培形而育神。 正气衰者,气血精津皆不足,形体亦不充,神无以养,故而可出现少神、失神等。;(二)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事物的总括。阴阳是归类病证的两个重要纲领,它无所不指,亦无所定指,疾病的性质、证的类别及临床表现,均可以用阴阳进行概括或分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后续医家秉承此观念,《类经·阴阳类》云:“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故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景岳全书·传忠录》亦云:“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之纲领,阴阳无缪,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之者,曰阴阳而已”。;  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获得阴阳的信息,但首重望诊。;  首先,应熟知对人体生理之阴阳的辨别、对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归属、人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归类;对病因的阴阳分类要辨别清楚,对病理变化的阴阳属性要辨识清晰。 如:阴偏盛、阳偏盛、阴偏衰、阳偏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亡阴证、亡阳证。要细辨面色、脉象、舌象、声音是否一致,是否归属于阴或阳。; 色泽鲜明者多属阳,色泽晦暗者多属阴。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燥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 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 躁动不安多属于阳,蜷卧静默多属于阴; 身热恶寒多属于阳,身寒喜暖多属于阴。;  寸部脉为阳,尺部脉为阴; 脉至者为阳,脉去者为阴; 数脉多为阳,迟脉多为阴; 浮大洪滑脉多为阳; 沉涩细小脉多为阴。;  证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者,兼有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者多为阴盛格阳,即真寒假热证; 证见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者,兼有四肢厥冷、脉沉伏者多为阳盛格阴,即真热假寒证。;  证见冷汗淋漓、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畏寒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症多为亡阳证; 证见大汗不止、烦躁不安、心悸气喘、体倦无力、脉数躁动等症多为亡阴证。;  阴阳之辨证元素与形神有重要关系,形神多可以用阴阳的事物属性去归类,形强神充多为阳,形弱神失多为阴。;(三)表里;  表里是辨别病证部位之内外、深浅之重要纲领。表与里也是一组相对概念,一般而言,身体的皮毛、腠理在外,属表;血脉、骨髓、脏腑在内,属里。表里辨别多对外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说明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把握疾病演变的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性。;  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获得表里的信息,但首重切诊。;  问明起病时间及其发病的诱因,问明病痛之所在,明确掌握病位。辨清病在体表还是脏腑,在经还是在络,辨清当前主要是表证未除还是里证未显,病变关键是表为主还是里为主。;  证见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喉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者,多为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基表,发为表证; 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者,所谓半表半里之证; 证见非表证与半表半里之证者,多为脏腑、气血、骨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