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潮俗多.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月七潮俗多

潮州城市通:/ 潮州城市通:/ 七月七潮俗多 文章来源——潮州热线 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七夕”,是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叫乞巧节、少女节、双七节等,这个节日的起源和节俗的积淀,与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美好传说密切联系,可以说是由星宿衍变而来。 七夕节潮俗的主要活动有“乞巧”、“出花园”、拜公婆神、“走仔会”、晒书曝衣。 “乞巧” 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孩子身上。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民间姑娘们就借牛郎织女相会的机会向织女乞巧卜巧。这种风俗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只不过是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荆楚岁时记》载:每到七夕之夜,民间妇女边观牛郎织女星,边设香案、置瓜果,向织女乞求智巧。《开元天宝遗事》说:唐玄宗特意在华清宫建造了“乞巧楼”,楼上陈列瓜果、酒炙,摆设坐具,以祭牛郎、织女二星,又赐给宫中嫔妃九孔针、五色线,以在月光下穿过的为得巧。他们还把小蜘蛛放在盆中,看第二天是否结网,以网的疏密、网形是否圆正来确定是否得巧,这叫“穿针乞巧”。宋代的乞巧活动更为丰富,除“穿针乞巧”外,还有“丢针乞巧”。在七夕夜,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后把绣花针丢进水中,让它飘浮到水面,通过星光辉映下的针影形状来卜得巧多少。 潮汕昔时妇女也有“乞巧”之俗,明陈天资《东里志》云:“七月七日,为七夕节。儿女罗酒果于庭,拜祝牛女,对月穿针,俗谓之‘乞巧’。”可见早在明代前,潮汕已有乞巧之俗。此后,清代潮汕各县志也多有记载此俗,如清乾隆《南澳志》说:“是夕,人家女儿罗瓜果、针线于中庭,为‘乞巧会’。”清乾隆《普宁县志》云:“(七月七日)妇女粉米为巧果,及夜陈设于中闺,女儿以彩线穿针,向天孙‘乞巧’。次日,有蛛丝牵于巧果之上者为得巧云。”清光绪《潮阳县志》载:(七夕)“绣女列瓜果‘乞巧’于中庭。”可见清代潮汕各县七夕乞巧活动之盛。民国以后,乞巧之俗已较为少见了。 祭公婆神 潮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拜公婆神(潮阳称床脚婆,揭阳称公婆母)习俗,亦称这一天是公婆神的“生日”。其由来各地有不同的传说。 揭阳一带传说:这神祗的前身是皇子的奶娘,死后被封为少年儿童的保护神,主管人间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并尊敬地称她为“阿婆”。后来人们把“阿婆”当作儿童的守护神来膜拜。相传阿婆是在七月初七死的,按理说,本来这一天是“阿婆”的忌日,而人们却称此日为阿婆成为神的“生日”。每年这一天,有未成年孩子的人家,便将阿婆的神灵请至家中供奉祭拜,至孩子15岁“出花园”方才结束。 澄海、潮安一带则传说:从前有一妇人,丈夫常外出谋生,她在家与人通奸。一次被丈夫撞见,与奸夫双双被杀,这天正是七月初七。其夫怕被人发觉,把尸体埋于眠床下土中。哪知死者阴魂不散,在家中作祟,把他续娶的妻子所生的几个孩子都弄死了。后来,丈夫只得为这对死者设立牌位,每年七月初七奉祀祭拜,生下的小孩才得安生。此事一传开,家家效仿,祈求公婆神庇佑孩子而流传成俗,公婆神也从弄死小孩的恶鬼变成为保护小孩的神灵。每年七月初七成为祭日,称“公婆生”。 公婆神的神位一般是供在孩子睡觉的眠床底下或床顶端。每年七月初七,由做母亲的带着15岁以下的幼儿祀拜一次。祭品有饭、甜丸、品、鱼肉、纸钱及纸制“婆衣”(供阿婆用的寿衣)。 出花园 潮汕地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有为15岁儿童办“出花园”的习俗。潮人认为儿童在15岁前一直是生活在公婆神保护下的“花园”里,当儿童长到15岁时,在七月初七这天必须举行“出花园”仪式,让孩子跳出“花园”墙,到广阔的天地去,或求学,或从事商贾活动等。这是粤东地区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穿红皮木屐。吃父母事先准备好的猪内脏(肠、肚、肝、肾、心)甜汤。其寓意是15岁了,人必须更新内脏,更新思想,抛弃肮脏的东西。接着是拜“公婆神”,这是最后一次拜公婆神。然后是跳过“胶掠”(晾晒用的竹箕,内盛放着品、糖果和花生米),往返多次。中午,家中要备办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鸟蛋等共12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葱、芹菜等为主,寓意孩子长大后能算会除,聪明勤快,诸事合心想。这一天,要让出花园的孩子在用餐时坐正位,吃鸡头(男为公鸡头,女为母鸡头),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出花园习俗潮汕各地略有不同。澄海、潮安一带要用12种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澄海有些地方现已改为红花、仙草两种),围新肚兜,当日要躲在房间里。揭西、惠来、普宁一带,当天要给出花园者吃炒猪肠猪肚,并邀请小朋友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在揭阳,小孩出花园时,外祖家还得给外孙办“出花园礼”。出花园之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有的还宴请亲友,并给外祖家及送礼的亲邻回送礼物。 出花园礼标志着孩子成年了,真正踏上人生之途。 走仔(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