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B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B类)

附件2. 企业所得税 年度纳税申报表 (B类) (所 属 年 度: ) 企业名称(盖章): 填 报 日 期: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 税款所属期间: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名称(盖章): 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 项目行次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1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2应纳税所得额(1行×2行)3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总额4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5应纳税所得额[4行÷(1-5行)×5行]6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税率(%)7应纳所得税额(3行×7行或6行×7行)8减免所得税额9****应补(退)所得税额的计算已预缴所得税额10应补(退)所得税额(8行-9行-10行)11谨声明:此纳税申报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填报的,是真实的、可靠的、完整的。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纳税人公章: 会计主管: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章: 经办人: 经办人执业证件号码: 代理申报日期: 年 月 日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专用章: 受理人: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填报说明 一、本表为按照核定征收管理办法中的核定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在年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收入总额核定方法或按成本费用核定方法选择填写。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三、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收入总额”: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并填报《核定征收企业收入总额明细表》,金额等于《核定征收企业收入总额明细表》第25行的金额。 2.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3.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行“收入总额”×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4.第4行“成本费用总额”: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年度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金额。 5.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6.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4行“成本费用总额”÷(1-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7.第7行“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8.第8行“应纳所得税额”: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本行=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第7行“税率”;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本行=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第7行“税率”。 9.第10行“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当年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10.第11行“应补(退)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8行“应纳所得税额”-第10行“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附表: 核定征收企业收入总额明细表 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 行次项目金额行次项目金额1一、销售(营业)收入合计(2+11)14 3.其他视同销售收入2(一)营业收入合计(3+4+5+6+7+8+9+10)15二、财产转让收入31.农、林、牧、渔业收入16三、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42.制造业收入17四、利息收入5 3.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收入18五、租金收入6 4.交通运输业收入19六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