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水温垂直分层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海洋科学.doc

千岛湖水温垂直分层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海洋科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岛湖水温垂直分层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海洋科学

千岛湖水温垂直分层的空间差异 及其影响因素* 白杨1, 2,张运林2 ①,周永强2, 3,施坤2,刘明亮43,杨桂军1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湖泊热力分层及热力循环深刻影响深水湖泊生态系统,是湖沼学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热力过程会发生显著变化,湖泊热力分层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已成为当前湖沼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2014年7月份与2015年5月份对千岛湖全湖60个采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的垂向分布调查,分析了千岛湖水体水温垂直分布、湖泊热力分层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温跃层深度与水温、水体透明度以及水深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体水温垂直分布呈现正温分布, 春夏季全湖范围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分层现象,温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均从上游河口向下游敞水区随水深增加呈现出递增的趋势逐步增大,这种空间变化的趋势在分层稳定的夏季7月份比春季5月份更为明显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水温、透明度和水深是影响温跃层深度的主要因素。夏季湖泊热力分层稳定期温跃层深度与表层水温(0-2 m)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深存在正相关关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55);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4SKL004),杭州社会发展科研专项06),杭州社会发展科研专项11)。白杨(1990—),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硕士研究生。E-mail: HYPERLINK mailto:baiyangaspenby@126.com baiyangaspenby@126.com ① 通讯作者:张运林,博士生导师,研究员。E-mail:ylzhang@ 收稿日期:2016-04-29,收修改稿日期:2016-07-08 :千岛湖;热力分层;垂直分布;空间分布;温跃层深度 湖泊的温度状况热力分层和热力循环是制约导致湖泊各种理化过程(如溶解氧分布、底泥营养盐释放)、上下层水流混合和对流等动力现象的主要重要因素,是湖泊生物界最重要的环境条件物理过程,同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物质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湖泊生物生产量和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指标(张运林, 2015)。对于深水湖泊,水体温度的垂向分布和变化规律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更为显著(袁琳娜等, 2014)。湖泊热力分层形成中层温跃层,即水温的急速变化区域,描述从一个相对稳定的深层区域(底层均温层)到上层的混合区域(表层变温层)的温度急剧变化,温跃层通常通过温度垂直梯度观测计算得到(Zhang YL et al, 2014)。湖泊热力分层形成的水密度成层抑制了表层和底层水体的垂直交换,这往往就会导致湖表层与湖底层形成鲜明对比:湖表层水体营养贫乏但光线充足,而湖底层营养丰富,光线不足(Macintyre S et al, 1999)。湖泊热力分层现象的增强会加剧湖泊缺氧现象,促使浮游生物的增长、蓝藻水华的爆发,并导致水体内部营养负荷变化从而影响湖泊生产力(Kraemer BM et al, 2015)。因此,研究湖泊热力学分层,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湖泊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生态过程的深化了解(刘明亮等, 2014)。另外,气候变化对通过改变湖泊热力过程进而影响营养盐循环,加剧有害蓝藻水华的爆发分层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Wilhelm S et al, 2008; Lee HW et al, 2013),。因此所以,深入的了解湖泊热力学过程、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对水体质量湖泊水质的适应性管理的发展战略也是至关重要的(Zhang YL et al, 2014)。 目前,在国内外对于深水湖泊的水温状况、温度分层、温跃层特征量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徐火生等, 1989; 危起伟等, 1991; 张运林等, 2004; 吴志旭等, 2012; Bruesewitz DA et al., 2015; Leon JG et al, 2016),但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水体季节性温度垂直分层特征方面,针对于湖泊温度分层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并不多。事实上,对于处于同一气候区域水深、面积和透明度不一样的湖泊,湖泊的热力分层往往存在显著差异(Fee EJ et al, 1996; Kraemer et al., 2015)。而对于大型深水湖泊、水库而言,由于地下地形千差万别,加之不同水域水体物质组成和透明度存在明显差异,湖泊的热力分层也往往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但以往的研究很少关注热力分层参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