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决胜于千米之外[无图)
决胜千米之外—坦克火控系统简介
介绍坦克第一代瞄准系统
介绍坦克第二代火控系统
介绍坦克第三代火控系统
介绍坦克第四代火控系统
决胜千米之外—坦克火控系统介绍
今年8月份在俄罗斯阿拉比诺训练场举行的坦克两项2014国际竞赛中,中国陆军现役96A主战坦克依靠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火控系统在竞赛中上取得了坦克行进中主炮射击全中的好成绩,让世人对国产坦克的火控系统刮目相看,惊叹不已。
那么什么是坦克火控系统,有什么作用,又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厚重的历史帷幕来一探究竟吧!
第一代火控系统
坦克是在一战末期为了打破同盟国和协约国间“堑壕站”的僵局而由英国匆忙研制并投入使用的,此时坦克还是实验性质的,仅装备普通陆军火炮,而无专用的坦克炮和火控系统。在战场上发现目标后,驾驶员先要停下坦克,炮手需打开炮闩,透过炮膛概略瞄准目标,然后装填炮弹并击发。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角全凭炮手个人经验通过肉眼判断,射击精度和火力反应速度都非常低,命中率低下无法满足战斗需求,往往发射出去的炮弹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而且只能在停止状态下对静止目标射击,所以更多的时候是依靠机枪扫射和履带碾压来消灭敌人。一战时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场的战术突破,而不能向纵深实施战略突击,以扩张战果。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并开始尝试通过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等瞄准仪器来提高火炮命中率,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烈的坦克战中,这些不完善的轻型坦克很快就损失殆尽。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坦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火控系统也进入大发展时期并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火控系统,我们也称作原始火控系统。为了提高测距的准确性,这套系统配备了带有分划板的光学瞄准镜。炮手目测判定坦克至目标的距离,或者根据已知的目标高度或宽度利用瞄准镜分划板上的测距分划或密位分划判定目标距离。具体来说炮手需牢记战场上会出现的敌方各种坦克的高度和宽度,瞄准时利用瞄准镜里的测距分划线将目标套住,根据坦克占据几条测距分划通过公式:
目标距离=目标实际长度(或高度)×1000÷瞄准镜内目标所占密位数
计算出目标坦克距离。
以二战期间德制瞄准镜为例说明:
德制瞄准镜正中央大三角形的上方顶点是炮口准星,在大三角形的两侧各有三个较小的三角形,小三角形底边就是两密位,两个小三角形之间的间距也是两密位,大三角形底边是四密位。(小贴士 密位制是一种以密位为单位,测量角度的军用角度计量制度,原苏联和中国通常采用6000密位制。 把一个圆周分为6000等份,那么每个等份即一密位为0.06°。而在角度很小的时候,近似的有弧长≈弦长,所以一密位可以粗略的看作1000米外,正对观察者的1米长的物体的角度。)?假设瞄准镜中看到一辆苏联T-34坦克正面对着你,其宽度大约是小三角形底边再多一点点,也就是说,2.5?密位。依照刚刚计算公式敌我距离是多少?
已知T34坦克的宽度为2.5米,代入公式计算出T34的距离为1000米。
判定目标距离后手动装定表尺,炮手操作高低机和方向机使瞄准镜中相应弹种和距离的瞄准标识对准目标进行射击。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第一代火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低,完全依靠乘员人工判断和手动操作进行射击,对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光是记住各种坦克的长,宽和高度数据,并在远距离上能准确识别坦克型号,就让人头疼了)。而且没有配备夜视器材,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为了能得到坦克的支持和快速突破敌军防线,二战期间一些大型战役都是在白天开始的,这成了惯例。在对德最后一战的柏林战役中,苏军为了出其不意的突破德军防线,决定打破惯例在夜间发起攻击。为了解决夜间照明问题,苏军在前沿使用了140盏大功率探照灯,在攻击发起时一起打开,将敌方阵地照的如同白昼,让惊慌失措的德军士兵睁不开眼。在强光的指引下,苏军的坦克、步兵像潮水般冲向德军第一防御地带,打了敌人一个出其不意,顺利的突破了防线。二战时期苏联装备的T-34和战后初期T-54坦克的火控系统均属于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统,我国的59式中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的火控系统也属于第一代。
这种火控系统测距判定距离的误差很大,在生疏的地形上通常可以达到实际距离的15%,而且只能实施“静对静”或“静对动”瞄准,即发现目标后,我方坦克只能停车瞄准而无法在行进中实施瞄准(至于为什么不能在行进中对静止目标瞄准这里就不多讲了,您可以拿个望远镜坐到行驶的车上观察远处的树木来尝试一下),所以作用有限。很多时候还需“刺刀见红”将敌方坦克放至近处再实施攻击。而在合适的条件下,第一代火控系统配合坦克火炮也能发挥出惊人的威力。如1945年4月21日,装备“虎王”坦克的德陆军第503重装甲营在米特霍夫村战斗中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