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9章).ppt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9章).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讲座(第9章)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培训讲座;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人际交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二、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舒茨认为: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可以转化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在表现时又分为主动和被动的两种情况。人际关系的行为倾向:   包容需要表现主动性:主动与人交往。被动性:期待与他人交往。   支配需要表现主动性:支配他人。被动性:期待他人支配。   情感需要表现主动性:主动表示友好。被动性: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社会交换理论;;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基本模式; 4.目标靶:沟通过程中信息接受者。   5.反馈:沟通过程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沟通双方不断地将自己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应提供给对方,使对方了解自己发送的信息引起的作用,了解对方是否接受、理解信息,他们接受信息后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从而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的信息发送过程,以便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   6.障碍:沟通过程中,障碍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发送的信息没被有效和准确地编码,没有反应。没能建立有效的沟通。   7.背景:沟通发生的情境。是影响沟通过程的重要因素。;人际沟通的类型; ③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触摸也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和信息,因而也常被人们用作沟通的方式。但身体接触或触摸是受一定社会规则和文化习俗限制的。   四类:象征、说明、调节、情感表露。   ④服饰:从服装上可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经济、职业线索和审美品位等。   ⑤讲话风格 ⑥人际空间:人与人间的距离也是表露人际关系的语言,传递大量的情感信息。;三、人际吸引; 2.个人品质: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得不再重要,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   热情是令人喜欢的重要个性品质,开朗比冷淡更具吸引力。真诚、幽默、有涵养、礼貌、有能力、聪明等,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外表的特点,比如容貌、体形、服装等因素。   外貌因素在人际交往中也具有辐射效应。   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尤是交往初期。;人际关系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实施: 1.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 2.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   社会测量法应用:了解群体内部中 1.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 2.群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 3.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   这种方法,可把群体成员心理上的结合加以数量化,而且提示出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不被当事人觉察的,节省时间。;四、群体;; 2.群体的凝聚力: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体现了群体的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   正性力量:①成员间的人际吸引,相互喜欢。②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③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   负性力量:①成员离开群体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成员不能简单地决定是否离开。②成员没有选择加入其他群体的机会,而不得不坚持留在原群体中。; 3.群体中的角色:群体形成,成员就会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行为模式及角色地位。   4.群体的领导:群体中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够影响群体行为的人采取一定的手段,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群体成员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领导产生的两种说法: ①个人特质理论:领导者都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物质,具备这些物质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   瑞德格维:提出领导必须具有三方面的才能:具有使群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卓越能力,具有强的处理群体内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权力欲、名望需要和他人崇拜的需要,强调追求成功,并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②情境特质论:情境因素决定了个体能否成为领导者。   李维特:在群体沟通的网络方面研究中发现,轮型沟通背景下,处于特殊地位的人更容易成为领导。;五、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 2.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拉塔奈:认为社会惰化原因:①社会评价的作用:个体工作不记名,努力不测量。②社会认知的作用:个体会认为其他成员不努力。③社会作用力的作用:成员增多,分散外来影响。;; 3.去个体化: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论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