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育种技术在微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pdfVIP

诱变育种技术在微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年 12月号农学中旬刊第 11卷 第35期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 Sci Edit) Dec.2014,Vo1.1 1 No.35 诱变育种技术在微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刁欢,汤强,阮玲玲 (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在介绍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及发展现状基础上,综述 了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在微生物制药领域的 应用研究进展 。 [关键词]诱变育种;微生物制药;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Q93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4)35—0056—03 微生物药物 (Microbial Medicines)是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在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 地影响 (抑制、杀灭 、协调 、激活)他种生物机能的一类特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包括抗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类药物、氨基酸类药物、核苷酸类药物 、酶与辅酶类药物 、酶抑制剂 、激素类药物 以及 由微生物 产生的免疫调节剂等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 物和结构药物_】]。随着 21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微生物制药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微生物药物在肿瘤化疗、器官移植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等方面也发 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不可或缺的药物[2]。 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 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操作简便、突变率 高、突变谱广,它不仅能提高产量、改进质量,还可增加产品品种和简化工艺条件。如 1943年从自然 界分离到的青霉素产生菌的效价只有 20单位/ml,经过一系列的诱变育种后 ,效价已达 10万单位/ml; 金霉素产生菌经诱变后 ,发酵液中又积累了去甲基金霉素 ;谷氨酸棒杆菌 1299经紫外线诱变后 ,有的 能产赖氨酸 ,有的能产缬氨酸,增加了产品的种类 。 ;因此 ,诱变育种技术 的发展对微生物药物 的产 生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将微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制药领域 ,一方面可 以增强药物药效 ,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 ,另一 方面可开发出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而药效高的药物。 目前 ,微生物诱变技术在制药 中的研究主要用 于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获得高产突变株 ,以及通过诱变使酶活性极大提高 ,广泛用于临床诊断、生物 农药及食品化妆品等方面_7 ]。因此,探讨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将成为疾病防 治更为有效 、安全 、难 以替代的手段 ,有着巨大的临床意义。 1 在酶制剂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酶制剂是活的有机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是所有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各类诱 变育种技术均可大幅度提高酶制剂产生菌株的产酶能力。张智维_l 将从腐烂水果上分离的产果胶酶菌 株作为原始菌株 ,经过 He—Ne激光诱变 ,得到 1株果胶酶高产菌株 ,该菌株的酶活达到 1618.4U/ml,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100 ,而且该菌株的酶活力变化较稳定 ,有利于酶的提取分离 。王海波l_ 研究利用 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 (DEs)诱变处理分别得到 2株壳聚糖酶活性明显提 高的突变株,其酶活分 别为 8.92U/ml和 8.12U/ml,分别是出发菌株的 3.0倍和 2.7倍,紫外线诱变较 DES诱变效果好。侯红萍 等[1 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酶能力 ,对其进行 了微波诱变 ,得到突变株 W41,其滤纸 (FPA)酶活 达到 128.7u/ml,比D2菌株提高了23.3 。应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对酶制剂的生产菌株进行诱变研 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胡杰等_1。 对米曲霉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一氯化锂、亚硝基胍 (NTG)复合 [收稿日期]2014—09一o9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l练项目 (2o1212216o19);安徽新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2012zr004);201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I练项目 (AH201312216002)。 [作者简介]刁欢 (1982一),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蛋白质饲料和微生物发酵研究。 第 11卷 第 35期 刁欢等:诱变育种技术在微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诱变,筛选到8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突变株群,其中最高产酶活力为出发菌株的 1162倍,为以后的细胞 融合、基因组改组等提供了优良的候选文库。肖怀秋等⋯ 以突变株 Uvl1(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得到)为 出发菌株,在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结果得到 突变株 UN19,产酶活力从最初的378.97U/ml提高到 3965.84U/ml。 2 在抗生素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抗生素 (ant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