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第六章题库.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差,混合气缸内形成 过量空气系数较大 喷油持续时间极短,只有15~35゜CA, n=1500r/min时只有1.7ms~4ms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靠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一是燃烧室的结构,二是燃料的喷雾,三是适当的空气运动;二、混合气形成的基本方式;二、混合气形成的基本方式;三、柴油机气缸内的空气运动;三、柴油机气缸内的空气运动; 2)压缩挤流 在压缩过程后期,活塞顶上方环形空间中的空气被挤入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内,造成的径向或横向的气流运动。 挤流强度主要由挤气面积和挤气间隙(活塞顶隙)大 小决定 ;三、柴油机气缸内的空气运动;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一、着火的条件和特点; 着火地点在油束核心与外围之间混合气浓度和温度适当的地方。 混合气浓度温度条件适合的地方不止一个,因此可以是多点同时着火。 不同循环的火核形成点也不一定相同,但由于多点着火,循环变动小。 混合气过浓或过稀火焰传播将中断,与此同时新的火核和火焰前锋不断形成。 ;二、燃烧过程; 从燃料喷入气缸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开始急剧升高这一段燃前准备时间。形成可燃混合气 滞燃期过长,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高,柴油机工作粗暴。 滞燃期过短,扩散燃烧增加,易恶化柴油机性能和颗粒排放。 影响因素:压缩温度,压力,喷油提前角,转速以及燃料性质等。 ;预混合燃烧期,大面积多点着火,燃烧极快,压力陡升 压力升高率dp/dφ 平均压力升高率不宜超过0.4 MPa/?CA 控制对策:滞燃期中的混合气生成量和着火时间,亦即喷油速率和混合速率 ?;扩散燃烧期,燃料边蒸发混合边燃烧,从压力急剧升高的终点C到压力急剧下降的始点D 缸内温度和压力高,扩散燃烧速率取决于混合物形成速率,相对缓慢,气缸工作容积不断增加,缸压变化缓。 出现柴油机燃烧特有的“双峰”现象 控制碳烟排放的重要环节 ;少量柴油的后续燃烧 膨胀行程的中后期,膨胀比低,做功能力小。 增加排温和向冷却水的散热损失,使发动机的热负荷增加,经济性下降。 ;气缸内良好的着火条件保证可靠着火(可燃混合气适合着火的浓度和温度) 尽量缩短着火延迟期,减小着火延迟期内的喷油量和混合气形成量,降低急燃期内的放热速率,降低急燃期的压力升高率和最高压力 尽量改善和加速缓燃期中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提高扩散燃烧速率,使燃烧尽量在上止点附近完成,减少后燃 理想放热规律:先缓后急;1)燃料性质 柴油十六烷值越高,自燃性越好,滞燃期越短 2)喷油规律 :喷油提前角和不同时期的喷油量;3)转速 燃烧室内的空气运动 对滞燃期的影响(右图) 最佳喷油提前角随转速的升高增大 低,混合气质量差;高,充量效率低 4)负荷 柴油机功率调节是“质调节” 负荷增加滞燃期缩短,工作柔和,但喷油持续时间延长,后燃增加 ;燃烧噪声 (机械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五、柴油机的冷启动;柴油机顺利起动条件 :;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CO、HC、NOx、碳烟;瞬时NO的形成:;一、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一、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一、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一、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二、柴油机排放的机内控制;(1)电控高压喷射技术:改善燃油雾化及其与空气的混合 ;(2)推迟喷油:缩短着火延迟期,并配合高压喷射、气流运动,缩短燃烧持续期,降低NOx (3)燃烧室设计:; (4)排气再循环(EGR):降低燃烧温度,控制NOx ;二、柴油机排放的机内控制;;微粒捕集器的关键技术是过滤材料的选择与过滤体的再生 ;过滤材料:宜采用多孔介质或纤维过滤材料对排气进行过滤,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壁流式蜂窝陶瓷。;除去微粒捕集器内沉积的微粒的过程称为再生。;三、尾气排放的后处理;;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是利用排气热量激发; 当排气温度低于150℃时,催化剂基本上不起作用; 随着负荷增加,排气温度升高,SOF被氧化,使微粒排放下降,CO和HC净化率也增加; 只要不超过催化剂允许的最高温度,净化反应就能顺利进行;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直喷式燃烧室;2)半开式燃烧室-深坑型 a. ω型燃烧室(典型) 混合气形成:空间雾化混合为主。 一般采用多孔喷嘴(4~6孔),并组织一定的进气涡流和挤气涡流,以加速混合气的形成, α = 1.3~1.8 。 主要特点: 面容比小,Q放↓,经济性好; 低温起动性好; 采用多孔喷嘴,高压喷射; ΔP/ΔΦ和Pz大,工作粗暴; 形成碳烟多,氮氧化物多、排放差 多用于小型高速柴油机。;b. 球形燃烧室 混合气形成:油膜蒸发??? 一般采用单孔喷嘴,配有螺旋进气道以产生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