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秸秆炭基肥料挤压造粒成型优化及主要性能.pdf
第 30 卷 第 5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0 No.5
270 2014 年 3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Mar. 2014
秸秆炭基肥料挤压造粒成型优化及主要性能
马欢欢 1,周建斌 2※,王刘江 1,马 叶 1,刘 斌 1,高 璜 3
(1.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南京 210037; 2.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37;
3.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 330013)
摘 要:炭基肥料是以生物炭为基质与其他肥料复合而成的新型肥料,能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能力,同时
具有对肥料的缓释效果等。为了炭基肥料成型工艺优化及工业化生产,该文以复混肥料的国家标准为参考,尿素、
过磷酸钙、磷酸氢二铵、氯化钾作为提供氮磷钾元素的基础肥料,并以秸秆炭为基质,着重讨论了成型前加水量、
有无添加胶黏剂和成型前物料粒度对炭基肥料成型的影响。研究成型炭基肥料的较佳工艺为基础肥料质量分数占
70.36%,总养分的质量分数为 28%,其中 N: P2O5: K2O 养分质量比为 10: 8: 10,秸秆炭质量分数 16.64%,不加研
磨,配以 13%的水,搅拌均匀常温造粒成型;并对在此条件下成型后的炭基肥料养分含量、含水率、溶水性、强
度、pH 值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等性能进行表征,指标如下:氮质量分数为 10.07%,水溶性磷质量分数 5.47%,
有效磷质量分数 8.38%,水溶性磷占有效磷 65.27%,钾质量分数 10.45%,水分质量分数 3.24%,机械强度 85%
以上,pH 值为 6.41。实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工艺设计简单可行,进而为炭基肥料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肥料;性能;生物炭;炭基肥料
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4.05.034
中图分类号:TQ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4)-05-0270-07
马欢欢,周建斌,王刘江,等. 秸秆炭基肥料挤压造粒成型优化及主要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5):
270-276.
Ma Huanhuan, Zhou Jianbin, Wang Liujiang, et al. Straw carbon based fertilizer granulation molding optimization and its
main properties[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4,
30(5): 270-27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耕地肥力出现
了明显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不到
1%。而与此同时,中国化肥用量却以百倍速度增加。
目前中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
434.3 kg/hm2 ,是国际公认化肥施用安全上限
225 kg/hm2 的 1.93 倍,但平均利用率仅 40%左右,
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化肥不仅会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
严重的污染,同时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1]。另外,由
于中国每年约有 7 亿 t 农作物秸秆,若不能及时有效
地开发利用,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2-4]。
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收稿日期:2013-06-08 修订日期:2013-12-19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004001);国家重点基础
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7322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D30BOO);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04611); “十
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11BAD15B05-04)。
作者简介:马欢欢(1989-),男,安徽宿州人,主要从事生物质热解
与炭材料研究。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10037。
※通信作者:周建斌(1965-),男,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博士
生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