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doc

PAGE  PAGE 7 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   一个时代,不能没有建筑艺术的“大师”和“大家”,同样也不能没有精勤于业的“能工”“巧匠”,一件件传之于世的建筑精品,无不闪耀着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的光芒。   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来源于   信仰的力量   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天坛、希腊的神庙、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东西方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对宗教的敬畏都深深影响了建筑艺术,建筑成为彰显这种信仰力量的载体。以古埃及的金字塔为例,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在《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拉”是古埃及的太阳神,是古埃及神话中最重要的神,角锥体形式的金字塔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也是为法老死后搭建上天的天梯。建筑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共同体,无论多么令人慨叹的艺术构思,最终也离不开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建于公元前2670年的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的230万块巨石组成,以51度的倾角向上修筑而成,其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误差小于1度。这种建筑的奇迹诞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很难想象在一个还是“刀耕火种”的年代,在命如蝼蚁的数十万奴隶肩抬背扛中,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它仍然如同丰碑一样矗立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座文明的丰碑,建筑艺术与工匠技艺的完美融合,穿越尘封已久的历史,诉说着曾经的信仰与尊严。它也是一座野蛮的丰碑,熄灭了多少生命的灯火才点亮这部几千年的传奇,在时光的流转中回响着多少工匠沉默的呐喊,“工匠精神”与信仰同样不朽!   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根植于   文化的传承   法国作家雨果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建筑艺术是文化最鲜明、最深刻、最长久、最直观的体现。北宋张载的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从历朝历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皇家建筑,到官商世家“深邃富丽、层楼叠榭”的深宅大院,再到“古朴质雅、青砖灰瓦”的普通民居,都彰显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自然环境默契相合,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这既是对自然美学理想的追求,更是对“天人合一”哲学的实践。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的多种外在形态和形式综合显现出来的,独具匠心的格局来自于“工匠精神”的精雕细刻,这种“工匠精神”来自于文化的传承。从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来看,早在先秦时期手工业的专业细密化、技术规范化、工艺科学化程度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考工记》不仅提出了当时建筑业中惯用的长度单位:几、筵、寻、步、轨,而且也在字里行间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特别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断,饱含着早期辩证唯物主义的萌芽,是对“工匠精神”的深刻思考。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都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一脉相承,厚积薄发,在文化的传承中沉淀与结晶,拂去尘埃都能找到其来时的路径。   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诠释着   价值的尺度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一书中提出了建筑三要素:适用、坚固、美观。这部世界上流传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清晰地提出了建筑的价值尺度。建筑是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的完美结合,一个称得上建筑艺术精品的建筑物,其实用价值是第一位的,要能够满足人们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建筑通过其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的结合,在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和空间、色彩、质感、体形、尺度、比例等渲染中,将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物质生产与艺术创造融为一体。建筑是“凝固的音符、空间的艺术”,也是一份“鲜活的记忆、无声的传递”,一件件传世的建筑精品都是一本本“不会说话的工艺教材”。建于公元1056年的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卯榫结合、刚柔相济,结构科学合理,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减震作用,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但是,这座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齐名的“世界奇塔”,修建者与众多工匠的名字均无处查考,只留下了这份让无数后人敬仰的匠心与技艺,在寂静的伫立中彰显着工匠精神的价值尺度。   建筑艺术与工匠精神体现着   责任的坚守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必须经得起时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