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doc
PAGE
PAGE 5
某水库岩溶渗漏分析
摘 要:某水库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村镇供水、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效益的旁引屯蓄的水利工程。根据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类型、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将库坝区左岸分为3个区域、右岸为1个区域进行渗漏综合分析评价。文章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渗漏处理政策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水库;岩溶;渗漏处理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73-02
1 工程概况
该水库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村镇供水、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效益的旁引屯蓄的水利工程。水库径流面积27.9 km2,多年平均产水量1451万 m3,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 671 m,总库容1 400万 m3,最大坝高80 m,坝顶高程1 674 m,兴利库容1 120.92万m3,防洪库容215.65万m3,死库容63.43万 m3。
2 岩溶发育特征
分布于水库中的(T3d2)灰岩层两侧均为相对不透水的(T3nn)页岩与(T3d1)玄武岩,岩溶水补给区面积较小,地形高差不大,地下水水量较小,活动弱,以顺层溶蚀为主,地表揭露的少量溶洞也以顺层发育为主,规模不大,溶洞表面洞径约1.5 m,洞深仅2.0~2.5m,即变成溶蚀裂隙,无水流。
分布于右岸广大地区及左岸玉明珠山体的(T2h、P1)白云岩、灰岩中的岩溶水,补给区面积大,地形高差相对也较大,地下水水量较大,活动性强,地下水类型为孔洞裂隙水,以顺层溶蚀为主,岩溶发育较强,地下水多以泉的形式沿与相对不透水岩层接触带出露。
3 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从水库地形条件分析,左岸地表分水岭最低高程约1 750 m,库尾地表分水岭高程约1 900 m,右岸地表分水岭最低高程约1 800 m,均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 671 m,地形封闭条件良好。
库区发育北东向的断层F9、f1及北北东向断层F17,其中F9出露在库水位以上,f1及F17局部被库水淹没。北北东向断层F17,分布在库区中下段,与河床大角度斜交,以F17其为界,F1断层分布在其上游右岸1 700 m高程以上;f1断层分布在其左岸下游。
4 水文地质条件
在河床及两岸广泛分布的(T3nn)页岩、泥岩夹砂岩为裂隙含水岩组,其上部强风化带厚度9.4~38 m,渗透系数1.0E-04 cm/s~6.87E-04 cm/s,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泥页岩渗透系数9.41E-05 cm/s~6.82E-06 cm/s,属弱透水层。该岩组中地下水埋深16.0~26.5 m,随地形从河床往两岸逐步抬升,为相对不透水层。
5 水库渗漏评价
根据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类型、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将库坝区左岸分为3个区域、右岸为1个区域进行渗漏综合分析评价,左岸3个区域分别为:Ⅰ区从库尾到F17断层;Ⅱ区为F17断层与f1断层之间组成的三角体;Ⅲ区为f1断层以右(南东侧)。
5.1 左 岸
①Ⅰ区:Ⅰ区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本区岩层为单斜构造,基本平行河流,且倾角达50~70 °,(T3d1)玄武岩为稳定的隔水层,虽然库水位以下存在(T3d2)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构成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但其两侧均分布有连续完整的隔水层,因此本区水库不会向左岸南碰河产生渗漏问题。
②Ⅱ区: Ⅱ区为F17断层与f1断层之间组成的三角体,分布在左岸坝址上游0.25~1.0 km地段。因为(T3d1)玄武岩隔水层与(T3d2)灰岩透水层均被f1断层切断,而断层右侧为(T3nn)隔水层,因此,库水进入(T3d2)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构成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后沿溶蚀裂隙运移到f1断层后,地下水只能沿断层带绕过(T3d1)玄武岩带进入左侧的(T2h)白云岩岩溶含水层中,从而在Ⅱ区造成水库向左岸产生渗漏,渗漏通道即为f1断层带,由于f1为正断层,张性裂隙较发育,预计渗漏形式以裂隙性渗漏为主,但不排除局部沿f1断层产生管道性渗漏。
③Ⅲ区:Ⅲ区为(T3d1)玄武岩被f1断层切断处到坝址间约250 m长的库段。(T3nn)地层位于f1断层上盘,岩体较破碎,其上部强风化带为中等透水性,厚度14.5~49.7 m,下部弱风化带岩体为弱透水性。本区地下水埋深17.2~32.2 m,水力坡降为0.27~0.32,正常蓄水位1 671 m处地下水位高程约1 640 m,低于正常蓄水位约31m。由于本区上部岩层具中等透水性,地下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而导水断层及其左侧的(T2h)白云岩透水层距库边很近,地下水渗径短,因此Ⅲ区存在库水沿上部强风化岩体产生裂隙性渗漏问题。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