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业.docVIP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作业.doc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作业 一、选择题 1.黄遵宪(1848~1905年)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2.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  )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3.“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喷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臣工且笔秃唇焦而言其不便。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 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无法适应 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 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 D.近代机器工业不适合中国国情 4.近代中国的船运业在坎坷中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列强的联合压价、排挤 B.清政府不重视发展 C.发展航运无利可图 D.中国科技落后 5.中国的火车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的进程,这说明了 (  ) “0号”机车  1908年上海 世界上第一条投入 的有轨电车 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 车线路在上海开通 ①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②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④西方对我国经济侵略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6.1881年底,有人赋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是针对津沪之间的 (  ) A.有线电报开通 B.无线电报开通 C.有线电话开通 D.无线电话开通 7.李鸿章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结合所学判断此项发明应为 (  ) A.火车 B.电话 C.轮船 D.电报 8.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近代化进程。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A 2.C 3.D 4.A 5.C 6.A 7.B 8.A  9.(1)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挠和侵略。 (2)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挠,铁路???输业发展缓慢;新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