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总论2.ppt.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病学总论2.ppt

神 经 系 统 总 论(2); 运动系统 (Motor system);motor function; corteconuclear tract Cortex brain stem muscle (upper neuron) ( nucleus lower neuron) cortecosipinal tract spinal cord(frontal horn-lower neuron) peripheral nerve limb muscle;movements;运动传导通路(motor pathway); 运动功能由两级神经元的参与来实现 1 上运动神经元 包括皮层Betz细胞及其纤维_锥体束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脊髓束 它们的纤维形成周围神经到相应的骨骼肌 2 下运动神经元 包括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及其纤维 颅神经 脊神经 它们的纤维形成周围神经到相应的骨骼肌; 小脑 位于后颅凹前面是脑干,上面是天幕,分左右两半球和中间的蚓部,通过上中下角与中脑、桥脑和延髓联系 小脑下角_绳状体,包含有脊髓和前庭来的传入纤维。 小脑中角_桥臂,含有皮层来的传入纤维额桥束及颞桥束 小脑上角_ 结合臂,由齿状核来的传出纤维由此到对侧红核再发出纤维到对侧形成红核脊髓束到脊髓前角; 小脑的功能 小脑是平衡中枢,其功能为: 调节肌张力 维持身体的姿势 对随意运动起协调作用 精细动作及随意运动的制动和校正作用有关 小脑损害引起: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病变_肢体共济运动障碍 小脑蚓部病变_躯干共济运动障碍; 锥体外系 组成部分:尾状核、豆状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纹状体系统——基底节 联系通路 1 接受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的信息 2 各结构中间有广泛连接 3发出纤维以红核脊髓束及网状脊髓束的形式与脊髓前角细胞联系,部分纤维与皮层联系 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锥体外系的功能: 提供随意运动所需要的肌张力 调节姿势 联合动作 表情动作 损害时出现: 肌张力的改变 不自???运动如震颤、舞蹈样动作;Disorders of motor function;运动系统损害时常出现 肌肉形态的改变 肌张力的改变 肌力的改变(瘫痪) 不自主运动 共济运动 姿势与步态的改变; 瘫痪 运动通路中的损害引起骨骼肌收缩无力叫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肢体瘫痪: 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肌肉萎缩、无病理征,叫周围性瘫痪,又叫弛缓性瘫痪,软瘫,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在脊髓前角细胞或其发出的周围神经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肢体瘫痪: 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无肌肉萎缩、有病理征,中枢性瘫痪,又叫痉挛性瘫痪,,硬瘫,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在中央前回或锥体束;Discrimin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paralysis and peripheral nervous paralysis ;运动通路不同部位损害的特点 1 皮层(运动区):单肢体瘫痪伴癫痫 2 内囊 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3 脑干 交叉性瘫痪;;; 中枢性面瘫,中枢性舌瘫,假性球麻痹 Upper motor neuron facial,tongue weakness and pseudobulbar palsy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