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功效及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黄的功效及作用

大黄的功效及作用 (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别名异名 黄良(《本经》),将军(《李氏药禄》),火参、肤如(《吴普本草》),破门、无声虎、锦庄黄 (《和汉药考》)。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归经】入脾、胃、肝、心包、大肠五经。 功效主治 1、攻积导滞: 味则大苦,气则大寒,性沉而降,力猛善走,直达下焦,长于还下。入阳明,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凡伤寒,温病,热结于中。 2、凉血解毒:味大苦、气大寒既入气分,又恤分,有泻热凉血之效,故《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大黄入血分,性呈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用之皆为要药。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疗毒,尤为特效之药。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 3、活血祛瘀 《本草易读》曰:“大黄,味苦大寒,入太阴脾,厥阴肝经。泻热行瘀,决壅开塞。通经脉而破症结。”功用峻烈,推陈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鉴别应用 ①生大黄泻下力猛,泻火解毒力强。用于正盛邪实证。 ②熟大黄泻下力缓。用于正虚邪实证。 ③ 酒大黄兼能散瘀,治上者,非酒不至,用于热毒上炎所致的目赤、口疮、牙痛、头痛。 ④醋大黄破肝血热。 ⑤ 大黄炭活血止血。 其泻下强弱以煎煮时间长短为转移,先下泻力缓,同下泻力中,后下泻力峻。如伤寒之承气汤。 本品与芒硝皆为泻下要药,均可入血分,二者相须,攻下之力大大增强,能除血中之伏热,通血中之瘀蓄,但本品苦寒,善于清热。破积滞而荡涤胃肠,为峻下热结之要药。芒硝咸寒,长于软坚善于润肠燥,泻下通便。主要用于胃肠实热结滞,腹中痞块等。 (中药-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用法用量 内服:3―15克。 外用:适用量,研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黄芩为之使。(《本草经集注》)。 2、忌冷水,恶于漆。(《药性论》)。 3、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忌用,孕妇慎用。 【配伍应用】 1、配芒硝,芒硝咸寒,软坚润燥,而泻下通便。二者相须为用,攻下之力增强。如《本草崇原》“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 2、配枳实,一苦寒,一辛寒,二??相伍,泻下行气并举,相得益彰。泻下辅助行气,行气辅助泻下,如《医方集解》载:“去实热用大黄,无枳实不通。” 3、配厚朴,厚朴辛苦温,辛能行气,苦能泄实满,温能化湿,合用可行气宽中,疏导肠胃,使中焦得舒,胃肠得畅,泻实除满。 4、配附子,取附子辛热温里扶阳,二药相伍,大黄走泄,附子取其散寒,可温下寒实积滞。 5、 配肉桂,肉桂辛热,益火消阴,散寒止痛,温补肾阳,两药合用,寒热相济,性归和平,扶阳通便。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肝属木,木 得桂则枯也,而单用之则失之热,降胃止血之药,以大黄为要,胃气不上逆血既不逆行也。而单用之又失之于寒,二药并用,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胃平肝兼故无 遗。” 6、配廑虫,廑虫成寒,破坚逐瘀,疗伤止痛,破死血,二药相伍,取“通以去闭,虫以动其瘀”之效。大黄廑虫伍用,出自《金匮要略》大黄廑虫丸。 7、配生地,生地甘寒,主清主润,凉血生津,二药相伍为用,可治于心胃火炽,气火升腾,挟血上逆之吐衄。可收火降血宁之效,有增水行舟之功。 8、配甘草,甘草甘平,和补中焦,调和药性,二药合用,可壮其功而杜其弊。《王氏医存》:“大黄与甘草同用能利小便。” 9、配丹皮,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相使配对,辛以行之,苦以降之,相辅相成,有通降下行,泻火散瘀之效。 10、配桃仁,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润,本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瘀,又可润燥滑肠。二药配伍,刚柔相宜,大黄专入血分,破血积,下瘀热,桃仁得大黄,专长气分,润肠燥,通积滞。用治产后腰痛,太阳、阳明蓄血证,痛闭经经等。 11、配赤芍,赤芍色赤,能入营分,通利血脉,祛瘀之功颇佳。二者相使,大黄得赤芍直入血分,而破血中之滞,赤芍得大黄则祛瘀力宏,共奏泻热逐瘀,和营止痛之功。如《千金方》神明度命丸,即取二药,主治“久病,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抱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之证。 方剂制剂 1、大承气汤(《伤寒论》):本品、厚朴、枳实、芒硝。主治,阴明热结,痞满燥实之重证。 2、小承气汤(《伤寒论》) :本品、厚朴、枳实。主治阳明热结轻证。痞满实而不燥者。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主治阳明热结,燥实在下,而无痞满之证。 4、大黄丸(《圣济总录》) :本品、黄芩、黄连、当归、赤茯苓、黄芪、干地黄、赤芍药、柴胡、栀子。治虚劳骨蒸,心神烦躁,大小便难,四肢疼痛。 5、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本品、甘遂、阿胶。主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面不渴。 6、大黄当归散(《张氏医通》) :本品、黄芩、红花、苏木、当归、栀子、木贼。主治眼胞壅肿,瘀血凝滞不散而渐生翳者。 7、大黄牡丹汤(《金匮要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