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角兽的兴衰.doc
PAGE
PAGE 6
独角兽的兴衰
投资市场对独角兽们的期待趋冷,高估值独角兽上市后并非总能维持下去。通过烧钱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并非长久之道。运营健康又资本充足的企业,往往才能走到最后。
独角兽(Unicorn,专指尚未上市,但市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的互联网技术公司)现象近来一直很有热度,创业课上也每每成为谈资――上亿美元的融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估值,这对投资人、创业者来讲可以说是梦想成真。然而最近几周,情况似乎有些改变。《经济学人》在2015年11月发了一篇谈独角兽的专稿,开宗明义地要论其“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Unicorns――独角兽们的兴衰)。谷歌创投的负责人比尔?马里斯在12月初接受FT的独家采访时预测说,“钱会变少,恐慌会变大,大家更加谨慎”。红杉资本的合伙人迈克尔?莫里斯更是在FT上发表文章中调侃说,“一种叫作‘盈利的独角兽’的珍稀动物可能不久就会成为新的时尚”。
投资市场对独角兽们的期待趋冷
首先,最近几个月以来,这些公司的估值的上升速度正在变慢,或者已经停滞不前了。前不久,成长颇为迅速的Airbnb完成了新一轮1亿美元融资,但据说估值没有变化――这也意味着原估值250亿美元被打了一个小小的折。此外,亚马逊的竞争对手Jet最近融得3.5亿美元,其估值也比预想要低。据业内人士说,过去6~8个月完成的交易中,估值下降了大约25%。
投资机构在Uber、Airbnb融资时的表现是争先恐后,但最近几周以来已经明显降温,似乎对这些公司的也开始逐渐看淡。上个季度,包括富达(Fidelity)在内的多家共同基金对于持有的未上市公司做了减值处理。富达将所持的云储存公司Dropbox减值20%,将以“阅后即焚”闻名的Snapchat减值25%;而做软件的Venefits和做数据库的MongoDB情况更糟,分别被减值了50%(就在2015年5月份,Venefits还以45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最近一轮融资)。
一些独角兽上市之后遭市场冷眼,似乎表明那些高估值独角兽上市后并非总能维持下去。上月,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上市时估值为40亿美元,比起这家公司最后一轮私募的估值下跌了约三分之一。受“减值融资”(down rounds)影响最大的当属Etsy(手工产品集市),其目前市值比上市时下降了70%。
公司融资时估值的下降自然与市场变化有关。投资人在私募中对于独角兽的估值往往参照上市后独角兽的相对估值。但这个办法是“双刃剑”,当市场一路攀升时,大家自然追捧,但市场一旦降温,就没人愿意当冤大头替独角兽们扛着高估值了。谷歌创投(Google Venture,6年前成立,目前已经投资了包括Uber在内的300家技术公司)负责人比尔?马里斯认为,这些公司的在私募市场上往往成为令人瞩目的“头条新闻”,但这种做法“把估值推高到远超常理的高度,结果是让创业者自己面临巨大的难度”。在马里斯预计,未来“一定会出问题,有些公司的估值会大幅度下降”。明年,许多技术公司将会在私募市场融不到钱,要么就要被迫接受更低的估值。美联储随时可能加息的前景,也会令私募市场对独角兽们更不友好。这样一来,“成为上市公司就会突然间变得激动人心得多了”。
通过烧钱快速扩张难以持久
从运营上看,这些独角兽的前景更不乐观,尤其是在2015年10月爆出独角兽中的明星Theranos造假丑闻之后。Theranos在血液检测上造假的报道,令许多投资人对独角兽们的业绩真实性表示出很大怀疑。独角兽们彼此之间往往极为相似,相互竞争。这些企业之所以成为独角兽,是因为投资人显然是假设它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所在领域的翘楚。但显然它们不会个个成功。更有甚者,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这类巨鳄正在进入这些独角兽的属地。比如,Facebook通过并购进入了Snapchat的移动支付领域;而亚马逊已经在Dropbox聚焦的云储存方面高歌猛进了。此外,独角兽们似乎都养成了以烧钱快速增长市场份额的习惯,据说,从事食品递送的Instacart每单大约要亏损10美元;而Uber的竞争对手Tyft今年上半年亏损1.5亿美元。随着投资人开始抓紧自己的钱包,这个习惯恐怕也会受到遏制。
独角兽的“高估值私募”的基地是硅谷,投资过Facebook、Twitter、LinkedIn的马克?安德森(a16z)是公开支持这种做法的风险投资家之一。他在上个月说,如果他投资的公司15年不上市,他也会很开心。但这种已经成为“智慧”的做法,最近颇受质疑。马里斯认为,由于私募市场的价格目前非常不透明,这种做法剥夺了那些获得了公司股票的投资人和员工以市场价格出售股票的权利。“高速增长公司15年不上市的例子,我没有看到多少。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