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腰背部刮痧选编
;;背部刮痧的作用;; 3、刮痧后会进行适量的营养补充,以正气驱逐邪气,让身体处于最好的状态,不会造成依赖。既秉承传统刮痧的精粹,又加入科学的元素,所以称为营养刮痧。;刮
痧
效
果;痧
症
的
判
断;;紫红色:湿热.风湿气垂. 肝热;
紫色:湿热;紫黑色:湿气.邪气. 阴虚;红色:血热.肺热;颗粒状:宫寒.体寒.胃寒;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大肠;背 部 体 表 投 影 区;胸腹 部 体 表 投 影 区;背部经络及分布;背部刮痧;;;脊椎部刮痧后出痧与身体病症对应参考 ;五行对应图;土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 ;金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水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火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腹、腰部分论
一、腹部;[刮拭方法]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用刮板一边1/3边缘,从左侧依次排刮至右侧。有内脏下垂者则从下往上刮。;[主治病症]
肝、胆、脾、胃、肾、膀胱、大小肠病变,如慢性肝炎、胆囊炎、呕吐、胃痛、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泻泄、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不孕症等。 ;[注意事项]
1,饭前、饭后1小时内禁刮腹部。
2,腹部近期做过手术者禁刮。
3,肝硬化、肝腹水、肠穿孔者禁刮腹部。;二、背部;[刮拭方法]
背部刮拭方向是从上向下。骶部刮拭方向是由下向上。一般先刮背部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主治病症]
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有穴位都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联系,刮拭背部可治疗和预防全身五脏六腑的病症。;[注意事项]
刮正中线时,手法宜轻柔(补法),以免损伤脊椎。身体瘦弱者、棘突突出者,可由上向下用刮板棱角按压两棘突中间部位刮拭。
两侧膀胱经用泻法刮拭,用力均匀,刮拭距离尽量拉长,中途不停顿。
背部刮痧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也可诊断疾病。如刮拭心俞、肾俞部位有压痛和大量痧斑时,则表示心脏和肾脏可能发生了病变。;腰酸背痛;? 腰脊痛又称腰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腰脊痛可见于任何年龄,是很多病症的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病及腰椎退行性病变均属本病的范畴。;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因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种种表现。多缓慢发病,病程较久,或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酸痛、绵绵作痛、刺痛、腰痛如折;腰痛可喜按,也可拒按;冷痛得热则解,热痛遇热更甚。可与气候变化有关,也可与气候变化无关。劳累后加重,休息则缓解。影响功能活动,使“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 腰痛可固定,也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引起腰脊强、腰背痛、腰股痛、腰尻痛、腰痛引少腹等。在临床上一般就按病因将本病分为3型:风寒湿困、肾气亏虚、气滞血瘀。;一、风寒湿困
??? (一)症状
??? 以腰部重痛、酸赢.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胭,疼痛时轻时重,遇天寒阴雨发作为主要症状。;?(二)治法
??? (1)选穴 阿是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风府。
??? (2)定位?委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阳关: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3)刮拭顺序 先刮颈后风府,再刮腰部的阿是穴、肾俞、腰阳关,最后刮?窝部的委中穴。;(4)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风府穴,予以按揉,然后用刮板角部,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分别刮拭腰部肾俞、腰阳关、阿是穴,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出痧。最后刮?窝部的委中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二、肾气亏虚
?? (一)症状
?? 以腰部重痛、酸麻,朝轻暮重,腰部捶、按后感觉舒适,肢体乏力,头发早脱,脉细弱为主要症状。;?(二)治法
?? (1)选穴 肾俞、志室、太溪、委中。;(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委中: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3)刮拭顺序 先刮背腰部的肾俞、志室,再刮胭部委中,最后刮足部太溪穴。;(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腰部肾俞穴至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