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生态文明综述
PAGE \* MERGEFORMAT11
生态文明背景下北京市优化产业结构探析
摘要:北京是人口密集、资源相对短缺的城市。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通过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应对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生态文明、生态产业的内涵,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各个产业能源消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北京市;结构优化;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
生态文明的思想起源于生态与环境问题,它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反思。中国古人倡导的“天人合一”的观点值得现代人深思。在追求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我们应该赋予“天人合一”更新的深刻内涵。“天”、“人”之间,也就是大自然与人类之间存在着一对矛盾,如何有效处理这对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现代人需要探索的课题。自然资源可以向人类提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满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需求不断增加,而资源的供给却是相对有限甚至稀缺,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当这对矛盾不断积累,突破了一定的界限,生态危机便会爆发,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2014年初,中国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并审议通过,该法案明确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观点,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新的保障。北京市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城市发展,如何恰当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做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1 2020年北京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框架体系
资料来源:刘薇.北京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路与推进措施研究[J].改革发展,2013年第11期:13-15
图1展示了2020年北京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框架体系,说明了北京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北京市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包括人口政策、资源政策和环境政策等。这三大类政策中又包括若干细化的政策。本文在资源政策和环境政策的指导下,侧重探讨北京市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力求节约资源,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又保护了优美的环境。
二、生态文明及生态产业的内涵
早些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自然资源,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些资源是可以源源不断再生的。于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消耗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后工业化时代造成资源消耗巨大,有些国家或者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当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接近极限,环境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反作用,甚至阻碍经济的发展。
我们知道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现的“倒U形”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在一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会恶化;当达到某一拐点时,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会逐步好转。2014年,中国学者周茜等通过验证环境索洛模型,证明其具有收敛性和稳定性,从而证明了环境因素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这些学者的观点恰恰说明了在现实中,政府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实施节能减排,推广低碳经济,保护环境,从而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正确性。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在人们对工业文明造成的种种生态弊端中产生的,而不是取代工业文明这种具体的文明形态。一般而言,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徐贵权.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性审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4期:202-204
??
生态文明始终贯穿于所有的社会形态和所有文明之中,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总是通过其他的文明来展示出自己的面貌,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属于一个文明结构,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达到的文明程度。
在建设美丽北京的过程中,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贺信[N].人民日报,2013年7月21日,第1版
??
生态产业的内涵
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生产方式是一个内涵颇多的概念。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要以不牺牲自然生态的整体稳定性为前提。事实上,大自然的承载能力、养育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并非向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无比。
一般而言,生态产业是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应用生态技术与工艺等方法,营造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完善的生态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