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机械的形成与发展浅析.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的形成与发展;地动仪; 地动仪由精铜铸成,外形像一个大酒壶,中间的圆径八尺,顶上有突出的子,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上粗下细的棍关)。; ; 了地震科学的新纪元。张衡的地动仪比外国同类仪器早诞生了近一千年。古波斯直;指南车; 它指南的原理是:在使用时先人为地进行调整,使木仙人的手指向正南。若马拖着辕直走,则左右两个小平轮都悬空,车轮小齿轮和车中大平轮不发生啮合传动,因此木人不转,当然也不会改变指向。若车子向右拐弯,则车辕的前端也必向左,而其后端则必偏右。车辕的这种变化,会使系在车辕上的吊悬两小平轮的绳子发生相应的松紧,从而把左边的小平轮向上拉,但仍使它悬空着;而右边的小平轮则借铁坠子及其本身的重量往下落,从而造成了车轮小齿轮和大平轮的啮合传动。若车子向左转90度; 轮,则大平轮将以相反的方向转动四分之一周(也即90度),这样木仙人在和车一起左转90度的同时,又由于齿轮的啮合传动右转了90度,其结果等于没有转动,所以它的指向仍然不变。车子向右拐弯的情况或其他运动;记里鼓车;足轮二个,直径六尺,圆周十八尺; 立轮(齿轮)一个,直径一尺三寸八分,圆周四尺一寸四分,齿距二寸三分,齿数十八个,下平轮(齿轮)一个,直径四尺一寸四分,圆周十二尺四寸二分,齿距二寸三分,齿数五十四个; 旋风轮(齿轮)一个,齿距一寸二分,齿数三个; 中平轮(齿轮)一个,直径四尺,圆周十二尺,齿距一寸二分,齿数一百个; 小平轮、上平轮(都是齿轮)各一个,齿数分别是十个和一百个。 ; 记里鼓车的整个齿轮系是和车辆同行同止的。只要车轮一转动,整个齿轮系就随着转动;车轮一停下来,整个齿轮系也就随着停下来了。 足轮直径六尺,转一周车行十八尺,足轮转一百周,车行一百八十丈 ,恰合一里之数。 足轮、下平轮、旋风轮和中平轮等四个齿轮的齿数分别是十八、五十四、三、一百。车行一里,中平轮只转一周。 在中平轮的轴上装上一个起凸轮作用的拨子,拨动木人的手臂,就可以使木人击鼓一次,也就是车行一里击鼓一次。 如果再加上一个十齿的小平轮和一个一百齿的上平轮,每当车行十里的时候,上平轮才能转一周,它上面的拨子拨动另一个木人的手臂,使木人击镯一次。; 记里鼓车本身具有一套减速齿轮系使运动变慢,最后一根轴在车行一里或十里的时候才转一周;而指南车的齿轮系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它是能 ;古代水力机械-水排; 现在的传动皮带;在旋鼓顶端装有一掉枝6,即相当于现在的曲柄;掉枝上安装有可以摆动的行桄5,即相当于现在的连杆,行桄的另一端和卧轴上的一个攀耳8相联,卧轴上的另一攀耳与排扇11间安装一根直木10,相当于复杆。这样当水流冲击下卧轮时,则带动上卧轮旋转。因上卧轮与旋鼓间有弦索相连,故上卧轮旋转一周,可使旋鼓旋转几周。旋鼓旋转,又带动顶端的掉枝旋转,从而使与之相连的行桄运动,行桄通过攀耳和卧轴带动直木往复运动,使排扇一开一闭,达到鼓风的目的。 水排的创制,是我国较早利用曲柄连杆机构以及带传动原理的实例,它不仅在我国的科技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世界的科技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到11~12世纪之间才出现使用水力鼓风设备的鼓风炉,到14世纪才普遍使用。;古代水力机械-翻车; 卷十九“灌溉门”有如下的记载:“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俱同,但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作一竖轮。竖轮之旁,架木立轴 ,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于车头竖轮辐支(按:相当长齿或为轮辐伸长的一段)相间。乃擗水傍激,下轮既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辄倒水上岸。此是卧轮之制。若作立轮,当别置水激立轮,其轮轴之末复作小轮,辐头稍阔,以拨车头竖轮,此立轮之法也。然亦当视其水势,随宜用之。其日夜不止,绝胜踏车。” 翻车实为最早的链传动的实例,并同时起搬运水的作用,它是我国过去的1700多年来,社会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灌溉机械,至今有的地区仍可见到使用。;古代计时装置-日晷;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状,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