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严家斌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物探所
CSPYRY@CSU.EDU.CN 地学楼215#;第五章 充电法P294;充电法是在金属矿详查和勘探阶段以及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人工直流电法.是一种向矿体充电,然后通过观测其充电场的空间分布来了解矿体规模大小和赋存状态的电法勘探方法.
研究对象:相对围岩为良导体或导电性较好的地质体
目 的:查明充电体的空间分布状态,产状,延伸等;充电法及等位体的含义;第一节 充电法典型充电电场;地面等位线为以球心在地面投影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圈,中心点为极大值;(C)利用主剖面上的电位曲线的半极值弦长q和电位梯度曲线的极值点水平间距p,估算球体中心埋深:;(2)充电椭球体充电电场;求解椭球坐标系的拉普拉斯方程,得出 球外任一点电位:;由电位式可知:t0=常数,则U=常数。故等位面方程为:
t0=常数
地表电位等值线呈同心椭圆曲线。在椭球体附近,椭圆曲线的长、短轴之比和椭圆率分别为:;若充电椭球体在地下成轴对称分布,则主剖面上,电位曲线成轴对称正异常分布,椭球体的中心投影点处为极大值,两侧对称减小趋于零。水平椭球体的异常范围比直立椭球体的异常范围大。电位梯度异常呈点对称分布.极值点位于椭球体边界外侧附近。对倾斜分布的充电椭球体,其电位异常呈现非对称分布,倾斜一侧异常曲线变缓,电位梯度曲线在倾斜一侧异常极值幅度变小。
不论是对称分布的、还是倾斜分布的充电椭球体,其剖面异常的电位异常曲线的拐点和电位梯度曲线的极值点基本上反映了地下充电体的地面水平投影边界;(3)薄板充电电场;(4)非等位导体的充电电场;主剖面上的异常特征:
(1)充电点在地表投影点偏板体中心侧,为电位曲线极大与电位梯度零值点处;
(2)充电点不对称导体几何形状,非对称导体
电位和电位梯度在充电点处强度最强,随着远离充电点其强度减弱。在充电点外侧电位曲线变化陡,相应位置处电位梯度曲线出现极大值;内侧电位曲线相对较缓,电位梯度曲线有两个极小值,最外侧的极小值和零点外侧极大值分别大致为充电体的边部地面投影位置。
(3)充电体对称,充电位置对称于导体的几何形状
充电电流场呈对称分布,并与理想导体条件的电流场分布相近,电位梯度变化最大处对应导体的边缘,电位梯度曲线比电位曲线的分辨能力强。
;(5)倾斜非等位导体的充电电场;第二节 充电法的应用P298;(2)充电法的观测方式;(3)资料处理与解释;(4)应用事例;(B)确定相邻矿体的连通性及发现已知矿旁的盲矿体;第三节 激发极化充电法P300;(1)直立铜板端外地面充电实验;(2)铜板端点地面充电
(1)铜板范围内极大值为单峰;
(2)端点两侧过零点有极小值,位置与铜板端点对应;
(3)视极化率曲线具有类似特征,仅在充电点一侧曲线变化幅度较小
;(3)直立厚石墨地下围岩充电实验;(4)组合模型上的充电实验;(B)近地表有干挠体时深部大铜板地下围岩石充电的实验结果;第七章 自然电场法P15、P55、P369; 在自然条件下,无需向地下供电,地面两点间通常能观测到一定大小的电位差,这表明地下存在着天然电流场,简称自然电场.
形成主要因素:
电子导电矿体的天然电化学作用
地下水中电离子的过滤或扩散作用
大地电流和雷雨放电等因素;自然电场法:是利用岩、矿石由电化学作用在其周围产生的自然极化电场进行找矿、填图和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被动源直流电法勘探方法。是一种以介质发生电极化现象为物质基础,通过研究稳定自然电流场的分布规律,达到勘查某些目标物的目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自然电场 :在一定地质或地质—地下水动力条件下,不需人工向地下供电,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由电子导电矿体的天然电化学作用和地下水中电离子的过滤作用以及大地电流和雷雨放电等因素形成的电流场。按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又可分稳定与非稳定电流场,自然电场法研究的是稳定电流场。
自然电场法主要应用在寻找电子导电型的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如硫化矿体、石墨矿体、无烟煤等)和解决某些地质填图、水文地质调查中确定地下水流速、流向等问题
;第一节 自然电场的成因;若导体外溶液是均匀的——界面上的双电层也是均匀而封闭形式分布,故该系统对外仍呈电中性,而不会产生自然电场。 若溶液不均匀——界面上的偶电层分布不均匀,则产生极化,系统对外将产生自然电场,在自然电场作用下的电荷流动,将导致不均匀性降低,极化消失。
产生稳定自然电流场的条件是:
外界条件能保持导体外溶液这种不均匀性,使之不因极化放电而减弱。
地下导体产生稳定的自然电场的条件是:基于电子导体被地下潜水面截过,其潜水面上部为大气降雨的渗透带,因靠近地表而含氧量较高,其氧
文档评论(0)